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小孩 應多運動並遠離含糖飲料

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發現,暑假期間「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就醫小病患遽增,提醒家長,這類病患過動發呆的症狀表現常混合出現;除了多運動對腦部發育幫助很大,食物選擇也很重要,避免高糖份或非天然的食品添加物,減少他們煩躁、無法專心的機會。
國中小學校即將開學,正是觀察孩子行為的好時機,身心科蕭亦伶醫師建議,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情形,應及早就診以避免造成揮不去的挫折成為一生夢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常被老師歸類為調皮,並遭家長斥為不認真,有些其它小朋友的家長還因此要求過動的孩子調班。
蕭亦伶醫師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患天生腦部內分泌系統多巴胺分泌不穩定,也有遺傳性,3、4歲幼兒如果常換玩具,活動量很大、整天忙個不停,是可能的癥兆之一;但比較明顯的時機還是在上小學後,如果老師一直得用非常多的力氣提醒班級規範,成績起伏大或者常發生人際衝突,這時就要多注意。蕭亦伶醫師表示,早點發現早點治療絕對是必要的,治療方法是搭配藥物調整多巴胺分泌平衡,加上行為治療。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臺灣的發生率近8%,研究顯示,男女比率是一點多比一,小男生因坐不住、愛講話,會捉弄其它同學等「調皮」的行為而被注意到。蕭亦伶醫師表示,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是發呆的小女生,動作慢、寫作業拖拖拉拉,多數師長認為這樣的學生很乖,只是動作比較慢,沒有大問題,其實卻是「注意力不足」的潛在族群。
蕭亦伶醫師表示,早發現早點治療絕對是必要的,治療方法是搭配藥物調整多巴胺分泌平衡,加上行為治療。多做運動式的活動,有助於促進孩子腦部發育。另外,很多這類的孩子會有過敏性體質,食物選擇很重要,避免高糖份或非天然的食品添加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