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更年期女少碰飲料

更年期女性最好盡量少喝含糖飲料。美國研究發現,更年期女性若常喝含糖飲料,較容易罹患子宮內膜癌,罹癌風險大升約百分之七十八。
上述研究已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所出版的「癌症流行病學、癌症標記與癌症預防」醫學期刊。
所有子宮內膜癌種類當中,以第一型子宮內膜癌最為常見。研究顯示,飲用最多含糖飲料的更年期女性罹患這種癌症機率會增加約七成八,平常喝越多含糖飲料,罹癌風險也就越高。
研究團隊分析美國「愛荷華州女性健康研究」中兩萬三千零三十九名更年期女性健康、飲食數據,研究使用的是哈佛食品攝取頻率問卷,共有一百二十七項食品品項,研究人員比較這些人的飲食習慣與子宮內膜癌發生比率,結果發現,飲用越多含糖飲料的人越容易得子宮內膜癌。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學系研究員瑪基‧伊諾伊-卻歐伊為研究計畫主持人,她表示,雖然這是首次研究發現含糖飲料與子宮內膜癌風險有所關聯,不過研究結果並不令人感到驚訝。
有些其他研究發現,飲用含糖飲料會造成肥胖,而肥胖女性雌激素、胰島素濃度會比較高,當雌激素、胰島素濃度增加,便會使子宮內膜癌風險跟著上升。
研究作者指出,食用過多糖份會增加總熱量攝取,增加肥胖機率,這樣不只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還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各式疾病。

有「歲」就無「眠」?原因與後果

作者:銀髮心理科普知識推廣
一般人對於老化難免存有某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顯例之一即為網路上流傳已久的一則繞口令(以閩南語發音):「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食飽多放屁,無食愛生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要死無勇氣,祗好活下去。」其中「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指的就是一旦上了年紀,睡眠品質往往跟著惡化。然而,是否真如庶民智慧所言,老化的過程一定免不了睡眠障眠的產生?而睡眠困擾與年長者的身心福祉是否又有任何關聯?
過去已有文獻指出,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會形成類澱粉前驅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s, APP),其裂解產物(fragments)因不正常聚集累積所形成的腦斑塊(brain plaque)也已證實與神經退化疾病有關。為了找出類澱粉斑塊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標記,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在已經顯現出阿茲海默症病徵的實驗參與者身上,其脊髓液(spinal fluid)中類澱粉乙形蛋白三聚體(amyloid-beta (Aβ) trimers)和類澱粉乙形蛋白*56(Aβ*56)的含量,遠多於未出現病徵的年長者或較年輕的實驗參與者。此外,以上兩種類澱粉蛋白的含量也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提高(Handoko et al., 2013)。
更重要的是,睡眠品質不佳或睡眠時間不足的中老年人身上也發現較多類澱粉蛋白所構成的腦斑塊。(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以睡眠腕動記錄儀(actigraphy)測量一群介於45到75歲之間的實驗參與者的睡眠品質達兩個禮拜之久。研究者發現,睡眠品質愈差的參與者(例如:實際入睡時間與躺在床上的時間之比值較小、入睡後覺醒的時間較長、一週內日間打盹超過三天以上),類澱粉乙形蛋白的沈積愈多(Duntley et al. 2013)。無獨有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的研究者們經由結構式訪問,取得共70人、平均76歲的實驗參與者一個月的平均睡眠時間,由多至少將之分為4組(7小時以上;6-7小時;5-6小時;5小時以下),在控制潛在的干擾因子、甚至移除4位已有輕微認知障礙的參與者後,研究者仍然發現,較少的睡眠時間和較多的類澱粉乙形蛋白沈積具有關聯(Spira et al., in press)。儘管睡眠異常與阿茲海默症之間的因果關係尚未完全確定,但年長者的睡眠困擾與阿茲海默症的前臨床症狀(類澱粉乙形蛋白沈積)兩者之間具有相關,則殆無疑義。
睡眠麻煩與阿茲海默症之所以會產生關聯,可能存在至少兩種解釋機制。其一可從睡眠本身的功能來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研究中心團隊透過老鼠實驗發現,一旦熟睡之後,腦中細胞可縮小至多60%,因而更有利於腦脊髓液流進大腦組織,並將腦中的各種廢物與毒素,當然也包括可能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的類澱粉乙形蛋白,排入循環系統,最後進入肝臟解毒。研究團隊將此種腦部的大掃除活動稱為膠狀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並發現其在睡眠時的運作和在清醒時相比,功效相差將近10倍(Xie et al., 2013)。
其次,睡眠失調與阿茲海默症的關係也可能建立在安眠藥的長期使用之上。臨床上常使用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的藥物來治療焦慮症與睡眠疾患,過去針對苯二氮平類的藥物與失智症之間的關係已有不少研究,但結果並不一致。去年發表的一項以大規模人群為基礎的貫時性研究,追蹤1,063名65歲以上、平均年齡78.2歲的法國人達15年之久。為排除反向因果的可能,實驗參與者在進入研究之前皆未患有失智症,也不曾使用過苯二氮平類藥物。研究結果發現,即使在控制憂鬱症狀之後,苯二氮平類藥物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相比,前者在15年間具有顯著較高的失智症發生率。巢氏病例對照(Nested case-control)分析則進一步指出,一旦使用過苯二氮平類藥物,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提高50%,研究者因而呼籲對於苯二氮平類藥物必須更加謹慎,尤其要避免長期服用(Billioti et al., 2012)。
最後,近來一項針對台灣北部65歲以上的年長者所進行的橫斷面(cross-sectional)研究顯示(Tsou, 2013),失眠的盛行率頗高,而且女大於男(63.3% vs. 36.7%)。有趣的是,和過往不少文獻相似,此一研究發現,年長者的高失眠盛行率並非老化過程本身的原罪;相較之下,生理的病痛、因慢性病長期用藥、心理疾患、居住狀態與自覺安適感等等對於失眠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響。另外,儘管對於失眠的非藥物治療已見成效(如睡眠限制治療、鬆弛治療、認知治療),但也有證據顯示,台灣的年長者在苯二氮平類藥物的使用上稍嫌氾濫,並未完全符合用藥規定,因此似有必要對於臨床醫師多加宣導「非藥物治療」優先的觀念(Chu & Chen, 2013)。

更年期不適要補腎 每天一匙黑芝麻

寒流一波波報到,許多更年期婦女因氣血失調,生理狀態和情緒格外不穩定, 容易有精神不佳、怕冷發懶、煩躁焦慮的情況,中醫師建議上了年紀的女性,冬天進補宜以補腎為主要原則,且藥膳中可加入100公克腰果共燉,提升補腎效果。
中年婦女步入45歲後,身體因女性雌激素減少,月經有周期延遲、量減少的情況,慢慢步入更年期的老化階段,身體和心理也會因無法適應荷爾蒙的波動,出現短暫性或長期的更年期不適。而以中醫理論來說,更年期的諸多症狀,包括情緒暴躁、失眠、心悸、精神恍惚、頻尿、盜汗、面潮紅等,都是因腎氣虛損、精血不足、陰陽失調所致。
冬季好發更年期症候群 補腎藥膳顧身體
冬季日照短、氣溫低寒,部分對天氣感受特別敏感的更年期婦女,容易因手腳冰冷、畏寒怕冷而引發生理和心理的不適。國泰醫院產後護理之家兼任中醫師張家蓓表示,正值補冬旺季,更年期女性進補時可多使用補腎藥材,有助於緩解因月經變化所引起的更年期不適症狀,提振精神和活力。
更年期或中老年婦女補冬時,建議可用菇菌類或雞隻當主要食材,具有滋補的作用,中藥材則可使用玄參3錢、玉竹3錢、紅棗5顆、黑棗5顆做為基本處方,滋陰補腎,增加精力和活力,改善睡不好等症狀。
不過,張家蓓中醫師表示,燉煮補品時,最好放入100公克的腰果一起燉煮,但不一定要全吃完。腰果和栗子都是入腎的「引經藥」,可提升藥材的補腎功效,但腰果的入腎效果比栗子更強,更適合更年期婦女。栗子適合20至40歲的女性。此外,藥膳中也可加入1兩桂圓,幫助安神補血。
每天一匙黑芝麻粉 50女人美如花
除藥膳之外,黑芝麻也是不錯的補腎食材。張家蓓中醫師表示,黑芝麻是堅果類中的唯一低GI食物,且是中醫理論中的入腎最佳食材之一,更年期婦女每天早上吃一匙黑芝麻粉,有助於穩定血糖、預防慢性病、養顏美容,並讓頭髮變漆黑。
但是,黑芝麻需長期服用才能見到保健效果,連續吃1年,可穩定控制血糖,不會時常感覺飢餓,以免過度攝取而導致肥胖;連續吃2年,可感覺皮膚變光滑、細緻;髮為血之餘,若要吃黑芝麻養黑髮,則需連續吃3年。
男性也有更年期 補腎藥膳不忘補氣人參
男性步入老年也有更年期症候群,但因其症狀不明顯,常臨床上難以精準判斷。張家蓓中醫師表示,更年期男性較常出現的症狀是疲勞、凡事不感興趣,冬天可用補腎藥膳調養和改善。
更年期男性的補腎藥膳,藥材包括枸杞子5錢、補腎火的故紙花0.5錢、入腎的山藥500公克、補腎陰的的山茱臾1錢,以及補氣的人參1片。值得注意的是,枸杞子會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應刪減不用;若感覺有口乾舌燥者,人參需用黃耆3錢取代。

男性常失眠 死亡率高

不少人有失眠困擾,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男性若有難以入睡、老是感覺睡不飽、淺眠等問題,死亡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循環」醫學期刊。美國布里根婦女醫院研究團隊發現,難以入睡、老是睡不飽、淺眠等失眠症狀可能會增加男性死亡風險。
美國布里根婦女醫院錢寧網絡醫學部門研究員李延平(YanpingLi,音譯)表示,失眠是一項很普遍的問題,特別是年長者更容易出現失眠困擾。不過過去不太知道失眠、睡眠障礙會不會影響死亡風險。這次研究發現,有些睡眠障礙會增加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機率,尤其是難以入眠、睡不飽、淺眠等問題更容易增加致死風險,有這些問題的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會比較高。
研究團隊分析「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中兩萬三千多名男性健康資訊,研究從二○○四年持續到二○一○年,共六年,其中有些人有失眠困擾,研究六年過程中,有兩千零二十五人死亡。
研究人員調整年齡、其他慢性病因素後發現,與沒有失眠症狀者相比,男性如果常常難以入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就會上升百分之五十五。老是感覺睡不飽、淺眠的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會上升,上升幅度約百分之三十二。
研究資深作者高翔表示,睡眠對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許多研究都發現,睡眠不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這次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不只會增加疾病風險,還會影響壽命長短。

研究:對抗失眠與抑鬱症 交談療法勝過藥物

(大紀元記者萬德實編譯報導)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採用談話療法治療失眠與抑鬱症,比藥物治療更有效。
這份新的報告說,多倫多瑞爾森(Ryerson)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 87%的患者經過八週的談話療法,解決了他們的失眠問題,也看到自己的抑鬱症消失了。然而無論是用抗抑鬱藥物或安慰劑藥片都無法撼動他們的失眠。這些數據符合了先前在斯坦福大學所作的治療失眠的試驗。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數字,抑鬱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它每年影響到約1千 8百萬美國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伴有失眠症。
這四項關於睡眠和抑鬱的研究的第一步已經接近完成,所有的資金由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提供。他們正在評估這種談話治療失眠療法,它既節約費用,又簡便易行,而且見效快,但是美中不足,目前還沒有治療標準。
有熟悉該報告的專家稱,調查結果是可信的,如果得到其它方面的更多支持,那將使治療效果有更大變化。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加拿大多倫多瑞爾森(Ryerson)大學的科琳•卡尼(Colleen E. Carney)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這條路已經展開,我認為我們需要開始充實失眠和抑鬱症的治療標準。 」
卡尼博士承認,這項報告的研究範圍較小,僅66例病人。她說,應當出現更多的科學家團隊所研究出的成果。
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研究的還有斯坦福大學,杜克大學和美國匹茲堡大學等。卡尼博士星期六(11月23日)將在美國納甚維爾的行為和認知療法協會會議上介紹她的研究成果。
據悉,有關一系列密切關注睡眠和抑鬱症的研究,將於2014年首次公佈於眾。

更年期雌激素下降 不致影響情緒

婦女朋友不能再怪更年期會影響心情了!美國史丹佛大學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體內雌激素的變化,與情緒的起伏沒有關聯。此研究推翻了女性在更年期過後服用「激素替代療法」可讓心情好轉的說詞。該研究也指出,雌激素的變化與女性的記憶和思考能力也沒有關係。
女性體內雌激素平衡發生改變,是引發更年期的原因。女性通常自30或40歲開始雌激素濃度逐漸減少,直到約50歲後卵巢不再每月固定產卵。人們長期以來認為,更年期會讓人心情變差,但美國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體內的雌激素與心情的好壞並沒有關係。
研究人員認為,女性沒有必要為了讓心情更好,在更年期過後使用「激素替代療法」。激素替代療法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過去的研究已發現,在停經後服用「合成激素」恐增加罹患心臟疾病、中風、血栓和乳癌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最新的研究發現,女性體內荷爾蒙的濃度,與記憶、思考和情緒無關。唯一的例外是黃體酮,它與女性停經後的言語記憶和認知能力有關聯,但是仍與情緒起伏無關。
研究員對643位中老年婦女(年齡介於41到84歲)進行研究,並將她們分為2組:6年內停經的女性與10年內停經的女性。研究員對她們進行一系列的測試,以了解她們的記憶力、認知能力、是否有憂鬱傾向等,並且透過抽血來檢測她們的雌激素濃度。
研究員起初認為,體內雌激素濃度高的女性,她們的記憶力應該會比較好。但是研究結果顯示,兩者之間其實沒有明顯的關聯性。史丹佛大學的亨德森教授因此推論,增加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不會影響認知能力。

社交、休閒 克服躁鬱

躁鬱症患者常見生活中的生活能力下降,家人應盡力幫忙。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周秉萱表示,躁鬱症發作時,因情緒亢奮,常見過度自信,出現衝動行為,如隨意投資、消費。而鬱期則常見食慾差,睡眠問題障礙,對於未來缺乏希望。家人最好在旁邊協助,盡量維持正常的社交、休閒活動。
精神科醫師周秉萱表示,躁鬱症患者的發作表現,在「躁症」期間,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意念很多,情緒過度樂觀和自信,精力充沛,因此也可能作出不當的衝動行為,如衝動消費、投資等行為,或者出現自我膨脹的意識,易增加與旁人衝突的機會,家人應儘量避免正面相互衝突的口角。而「鬱期」階段,則出現反差行為,如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對未來缺乏希望,不願意外出出門的狀況,或者對原來感興趣的事情突然興致缺缺。
周醫師表示,家人可在旁盡力協助安排休閒,鼓勵患者適當外出參加休閒,增加患者的自尊心以及調劑身心,包括如可鼓勵患者培養個人興趣,或與其它患者一起活動,慢慢增加自信心。若患者情緒較高昂,活動量大,可鼓勵患者多從事較消耗體力的運動。

運動、獎勵 改善過動症

幼童有注意力缺乏過動情況,易影響學校學習、人際相處。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林育如表示,門診中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小男生,從小一開始就有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影響同學,學習成效也愈來愈差,就診後發現是兒童注意力缺乏過動症所引起。
精神科醫師林育如表示,這名三年級的小男孩,從一年級就有出現和班級老師吵架的狀況,且功課經常無法完成,學校人際相處上也有很大問題,同學都不喜歡他,因為他經常會干擾、鬧同學,甚至動手打同學,有時雖然非惡意,但時常有的搶他人的東西、推人等舉動,讓他在同儕之間備受排擠,影響人際關係。學業上也有跟不上學習的狀況,也會經常忘記帶東西上學,課業學習經常不及格,也較難以專心,集中注意力。
林醫師表示,原本家長只以為是小男生單純的好動,到了三年級狀況更加嚴重,還影響到晚上無法睡覺,隔天起不來的問題,家長趕緊送到醫院檢查。經過評估後,配合藥物治療,使用劑量較低的中樞神經調整用藥,患者服用後,之後已經變得較不會吵鬧,以及請家長安排小朋友多運動。並請家長給予適當的獎勵,避免過度責罵,當小男孩表現好時,給予獎勵鼓勵,讓患者可逐漸改善其認知與行為。

拒絕臉書憂鬱症 你可以!

阿奇高二,第一節下課時,他迫不及待用手機登入臉書,連結到昨晚PO上臉書的自拍照片和一段話:「我去××髮廊剪的頭髮,才花了兩百元,帥吧?」看看究竟有沒有人按讚、有什麼回應。
他看到有20個讚,嘴角不禁揚起一抹微笑,心想:「自己果然是帥!」接著,他注意到兩段回應,看下去:
「經過本人鑑定為:蛤仔頭無誤 ^o^/」
「應該是娘炮吧Orz…」
阿奇看了一陣眩暈,心臟怦怦地跳,臉上滿是羞愧的紅熱,他想到他的八百個臉書網友都看到了。
上課鐘聲響起,他麻木地坐回自己的位置,整堂課都沒注意到老師講了什麼,當然,也沒有同學注意到他的失魂落魄。他好憂鬱,絕望的念頭再次浮上來…。
阿奇可能有了「臉書憂鬱症」。
「臉書憂鬱症」是近年的時髦名詞,國際學者用來形容許多兒童青少年花費大量時間在社交媒介,如臉書、LINE等,結果開始呈現憂鬱的相關症狀。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任務,在於發展認同感,對於自我的形象、同儕怎麼看自己、是否被父母親友所接納,有著很高的敏感度。臉書的出現,提供了青少年觀看自我正面形象、從他人表情中獲得肯定的一面「魔鏡」,增強青少年的溝通、社會連結,以及增進信心。
但對於部分青少年,臉書卻成為「哈哈鏡」,別人總是光鮮亮麗,受到大家歡迎,全世界只有自己醜陋、無趣、落伍,鐵定會被所有人拒絕。
這時,臉書在無形中放大了青少年內心中的恐懼感、自卑感、不安、嫉妒以及憂鬱,讓青少年容易自我隔離,加重憂鬱症狀,衍生絕望感、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甚至輕生意念。
●您的親友有臉書憂鬱症嗎?那麼您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來自助助人:
1強化個人隱私概念:
讓青少年知道自己的言語、肖像、身體,可能遭到他人無情批評、惡意霸凌,且這些資料無法銷毀,可能跟隨你一輩子,造成日後困擾。必須注意臉書的隱私設定,點下送出的按鍵時,先深呼吸幾口,確定是否適當,不要太輕易地在網路上發布個人資料。
2設定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間與規則:
學界建議,青少年一天的線上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太長的使用時間易導致沉迷,造成負面影響。家長可向孩子說明,念完書、做完作業才能上網。建議在家中公共區域上網,父母可用開放態度和青少年討論線上內容。用餐時和睡前不使用手機,以免造成睡眠剝奪及認知退化
3多安排網路以外的活動:
長期科技媒介,確實改變了人類大腦的神經迴路,性格可能變得衝動、習於立即滿足、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下降,在腦部快速發育的孩童青少年,實不可不慎。父母試著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多採用面對面互動,利用假日接觸大自然,重新設定大腦。父母若能以身作則,將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資產。
若在處理「臉書憂鬱症」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請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專業人員或精神科醫師協助。期待數位新世代都能夠上網,不上癮。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 可以一覺到大天亮

在壓力大、變動快的現代社會中,失眠或睡不好成了許多失眠者的困擾。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今年「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發現,有五分之一國人遭受失眠困擾,其中包含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及早醒等失眠症狀,隨著年齡越高,失眠比例也越高。衛生局說,民眾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可以擺脫失眠一覺到天明。
國人鎮靜安眠藥用使用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為了協助民眾瞭解正確使用安眠藥的相關知識,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已成立「睡睡平安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leepverywell),希望透過輕鬆的方式與民眾互動,提供正確使用安眠藥與睡眠方面的相關資訊;今年更透過專家學者協助完成「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五能力,透過全台六家反毒教育資源中心推廣。
衛生局指出,「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五能力包括:(一)做身體的主人:首先從改善自己的習慣做起,養成良好作息與睡眠習慣、不要自行購買安眠藥、勿重複就診要求醫師開立安眠藥。(二)清楚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就醫時要清楚跟醫生說明身體狀況,包括失眠狀況、過去病史、工作特質、是否有打呼情形或為特殊體質、目前使用藥物、是否懷孕或哺乳、其他可能影響睡眠的生活習慣等。
(三)看清楚藥品標示:領安眠藥時需看清楚藥袋上標示、藥品使用說明書、用藥指導單張等。(四)清楚用藥方法、時間:吃安眠藥之前先了解藥物特性與服用時間、常見副作用、交互作用、避免突然停藥、告知同住親友正在服用安眠藥。(五)與醫師、藥師做朋友:有失眠問題找醫生診治,用藥問題找藥師詢問。
衛生局提醒,雖然使用鎮靜安眠藥可以快速改善睡眠,但長期依賴容易忽略身體對安眠藥的耐受性,而對藥物產生生理、心理上依賴或成癮等問題;服藥時不可和酒精性飲料一起服用、不要自行加重劑量、服藥後立即就寢、服藥期間勿開車或從事警覺性高的工作、未服用完的安眠藥不可轉售或轉讓,以免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壓力悶燒鍋 中年男子自殺率最高

誰的壓力比較大?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卻發現,自殺死亡者中,男性是女性的1.6倍,且其中又以45歲至64歲的中年男子所佔比例最高。心理師認為,中年男性常因愛面子讓讓自己成為壓力「悶燒鍋」,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建議熟記ABC口訣,紓壓樂活,跨過中年風暴。
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分析101年個案資料顯示,女性自殺的風險是男性的1.8倍,但衛福部公布101年台北市主要死因統計資料卻顯示,自殺死亡者有6成2是男性,其自殺死亡率是女性的1.6倍,其中45歲至64歲之中年男性,佔男性自殺死亡人數的41%,是男性中自殺死亡人數最多的年齡層。
中年男子4壓力來源:工作、家庭、經濟、衰老
進一步訪視中年男性的自殺風險個案,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發現自殺原因,主要來自家庭、工作與經濟等多重且龐大的壓力。
中年是男人事業的頂峰,除了得面對來自上一代、配偶,以及下一代的家庭經濟與照顧壓力,此時若遭遇工作瓶頸,也較難有機會轉換職涯,加上中年男性生理、健康開始衰退,各種責任的擔子愈加沉重,容易對未來產生徬徨與迷惑,但往往因好面子或與家人的疏離感,缺乏向親友傾訴的勇氣。
知名作家柯書林心理師表示,台灣男性因為顧慮顏面問題,僅有極少數的中年男性會在第一時間尋求協助,因此當壓力累積到無法承受時,多已瀕臨崩潰,很容易釀成遺憾。
對於正在飽受中年情緒風暴的男性,柯書林心理師建議熟記ABC口訣,適時照顧自己,調整步伐繼續向前:
【紓壓ABC口訣】:
A-Accept:接受現實並開始照顧自己
承認自己的健康和體能大不如前,無法獨自承受更多的負擔與壓力,開始學習著為自己而活,留意日常飲食營養均衡,培養好習慣,保持運動習慣,拒絕無法承擔的事情,且傾聽內在的聲音與需要,學習好好照顧自己內心的小孩。
B-Believe:相信自我價值
多數中年男性已為家庭、職場奉獻了大半輩子,留給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但是常常迷網在中年的十字路口!請試著相信自己一路堅持的能力與價值,嘗試探索自己的人生,或完成其他尚未實現的個人目標。誰說中年男子就不能在心靈上尋求更大更深的突破呢?
C-Call help:尋求瞭解與支持
等待門鈴響不如主動開門迎接!多數男性較好強、愛面子,但請不要害怕對家人表達自己的憂慮與無助,接受安慰與協助可讓家人知道超人也有需要照顧與關心的時候。
若自己或家人發覺出現易怒、憂鬱、緊張等負面情緒,或是持續有疲累、過勞、失眠的困擾,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想法,可尋求心理專業人員或醫師的協助,度過低潮與危機。

睡前6小時喝咖啡 恐失眠

喜歡喝咖啡的人要小心,就算下午四、五點喝咖啡,晚上睡眠還是可能受到干擾。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在睡前六小時喝咖啡提神,也會影響睡眠,增加失眠風險。
研究首席作者克里斯多佛‧卓拉克表示,傍晚喝一大杯咖啡可能干擾睡眠,其效果與睡前喝咖啡差不多。不過傍晚喝咖啡時,多數民眾並不會察覺這樣可能影響到晚上睡眠。研究結果顯示,咖啡因效果持續時間頗久,即使睡覺前六小時喝咖啡還是會受到影響。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臨床睡眠醫學期刊」。
共有十二名健康成人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平常睡眠都很正常,研究人員請他們按照平常時間就寢、睡覺。不過研究人員一天會給這些人三顆藥丸,請他們分別在睡前六小時、睡眠三小時與就寢前服用,連續服用四天。這三顆藥丸中,有一顆含有四百毫克咖啡因,咖啡因量相當於兩杯到三杯咖啡,另外兩顆藥丸則含安慰劑,裡面沒有咖啡因成份。另外四天時間再做一次實驗,這次所有藥丸都是安慰劑。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只要服用含咖啡因藥丸,無論何時服用,都會影響睡眠。就算睡前六小時服用也是一樣。服用咖啡因藥丸後,晚上睡眠時間都縮減一小時以上。
研究團隊建議,民眾如果晚上想要一夜好眠,要盡量避免在傍晚五點後飲用咖啡。
美國西奈山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史提夫‧范希爾佛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很多人不太清楚自己一天到底攝取多少咖啡因,咖啡因不但會影響入眠,也會干擾睡眠品質,有時效果甚至長達十二小時。
若平常就睡不太好、不易入眠,就得盡量減少喝咖啡,特別是午後,更要避免喝咖啡,建議喝咖啡時間最好間隔就寢時間八小時以上,對睡眠會比較好。

憂鬱症、男性更年期,原來這樣辨別!

老公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等症狀,到底是更年期,還是憂鬱症
該如何判別?
一位50多歲的醫生,有一陣子工作不順遂,情緒不穩定、沒精神,後來甚至倦於工作,太太覺得症狀與男性更年期相似,勸他就醫。抽血檢驗指出睪固酮偏低,問卷也顯示有老化症狀,而填寫精神科問卷,也顯示有憂鬱、焦慮,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陳景彥先給患者服用抗憂鬱症藥後,情況日漸改善,停藥後重新檢驗發現睪固酮上升,顯示患者是因憂鬱、躁鬱和壓力大而引起老化症狀,內分泌暫時失調,並不是真正的男性更年期,男性若處於更年期,睪固酮是不會回升的。
另一個案例,狀況則相反。一位60多歲的商人,常因公差出國,但最近開始出現失眠症狀,患者認為非時差問題,過一段時間後出現熱潮紅的症狀,就醫檢測發現睪固酮過低、問卷顯示老化症狀嚴重,應該是男性更年期。醫師建議患者補充男性荷爾蒙,但患者怕使用荷爾蒙會有副作用,醫師便先給予抗憂鬱症的藥,之後每當情況好轉停藥時,症狀就又出現,可見是睪固酮不足造成。患者進而願意補充荷爾蒙,漸漸恢復健康,這就是典型的男性更年期。
三成更年期遭誤診?問卷造成誤差
有報導指出,因男性更年期有類似憂鬱症症狀,而造成三成病患遭誤診,陳景彥醫師指出,根據現任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黃一勝曾在南部幾個醫學中心進行的社區調查顯示,40多歲的中年男性有六成多會顯現老化症狀、睪固酮低下;而使用抽血檢驗,則確定有三成民眾睪固酮不足。
也就是說,若只靠問卷,和抽血檢驗的結果,會有三成的落差。造成數據上的差異是因為,問卷中部分題目跟精神科的病症重疊,例如:不是因為睪固酮不足引起的焦慮、憂鬱,而是本身就有焦慮、憂鬱。林口長庚醫院的男性門診中,六成男性有睡眠障礙,其中問卷調查中三成近四成有明顯老化症狀。從社區調查或是門診能看出,大概接近三成左右是真正有男性更年期的問題。
抽血檢驗睪固酮濃度 為最佳判斷依據
憂鬱症和男性更年期有許多症狀相似,最理想的區分方法是「直接抽血檢驗睪固酮濃度是否低下」。若無法配合抽血檢驗,陳景彥醫師會使用自我評量表(自我評量表見50頁),跟憂鬱症、老化症狀交叉比對後發現,「性功能障礙」最能清楚分別憂鬱症和老化症狀。
睪固酮低下影響性功能、也會明顯降低頻率,因而表現出男性更年期的徵兆;對憂鬱症患者而言,性功能不一定會降低,有可能只是性趣缺缺,還是保有性功能。當病患抱怨這些問題時,不應該馬上將憂鬱、焦慮放第一位,要思考可能是睪固酮過低的關係。
除了性功能的變化,從眾多老化症狀中也發現,有明顯睡眠障礙的病患可能有將要邁入男性更年期的跡象,因此,若有明顯睡眠障礙者,可提早抽血檢查、及早治療。……大家健康雜誌臉書粉絲團每天都有健康實用的訊息,關心您的身心健康,快上網搜尋喔!
感謝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陳景彥審稿

5歲小煙槍 戒菸後成了暴食狂

印尼5歲男童里薩爾(Ardi Rizal),曾一度是最年輕的「小煙鏟」,每日抽煙逾40支,但他成功戒煙後,目前卻變成一個暴食狂。
雖然里薩爾目前只有5歲,但體重已達56磅(25.4公斤),比同年齡男童超重1倍。戒煙後,他愛上吃垃圾食物,每天要喝3罐煉奶才肯罷休。里薩爾的媽媽表示,因為家裡人很多,很難阻止兒子取得食物。不過,為了避免里薩爾的肥胖問題惡化,現時他在家時,只能吃水果和蔬菜。
營養師則表示,里薩爾這麼年輕就吸煙,令他更容易有體重問題。

體重剩26公斤 厭食少女家中猝死

新北市一名就讀國三的王姓女學生,被家人發現猝死在家中,王姓女學生在學校成績不錯,疑似是因為對於成績自我要求比較高,造成壓力過大得到厭食症,體重從40公斤暴瘦到只剩26公斤。
長相清秀笑容還有點青澀,這是國一時在學校拍照留下的模樣,卻再也看不到,這一位國三的王姓女學生的笑容,因為她被家人發現猝死在家中,課業成績自我要求高,壓力大而得到了厭食症,身高約有150公分的她體重只卻剩下26公斤,成為奪走她15歲年輕生命的主要原因,家屬面對噩耗也非常悲痛,但謝絕大家的關心只想好好安靜的去接受失去家人的事實。
厭食症是因為有些人對於外型的要求,或是壓力過大所導致,15歲正值花樣年華的年紀還有很多的事物等著她去挑戰,就這樣先畫下了句點,來不及和同學們一起參加畢業旅行,也來不及完成她的夢想。

失智症照顧者 7成曾不想活

現年70歲的蘇伯伯罹患失智症8年,5年前中風後病情惡化,常跟照顧他的太太起衝突,菸癮重的他被禁止吸菸後,更趁太太不注意就跑到街頭撿菸蒂,蘇太太疲於奔命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據觀察,像蘇太太這類有輕生念頭的家屬多達7成。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曾接觸的失智症家屬中,無論是子女或配偶,10位有7位照顧者曾有輕生念頭,甚至想與患者同歸於盡。「多一個瑞智互助家庭,就少幾位家屬跳樓自殺。」擴大辦理互助家庭可解決失智症患者和家屬問題。
蘇太太描述,先生在5年前嚴重中風後,身心功能從可以自理生活,惡化到需要人照顧,脾氣也愈來愈暴躁;愛吸菸的他每次抽完就忘記,一跟接著一根,一天抽掉一包菸卻直說自己只抽兩三支,太太只好用沒收零用錢的方式禁止他吸菸。
不料此舉帶來蘇伯伯的反彈,他開始趁太太不注意溜出家門撿菸蒂,「我追他追得筋疲力盡,連休息都不安穩。」困擾一年後,蘇太太參加課程學習照顧技巧,更待他進入瑞智互助家庭,用誘導的方式陪蘇伯伯打麻將、吃零食,轉移他想抽菸的注意力,不僅成功幫蘇伯伯戒菸、病未再惡化,也讓夫妻感情更和諧。
湯麗玉表示,台灣失智症人口不斷激增,民國101年超過19萬人,參考經建會人口推估資料,估計145年將有72萬失智人口;然而照顧人力持續減少,民國100年約7位年輕人照顧一位老人,估計到了民國145年照顧者與老人比例約1:1。
湯麗玉說,「瑞智互助家庭」在台北市成立近3年,提供失智症患者和家屬一個可以自己活動的空間,並有家庭間的互助支援,且一天只需25元,經濟負擔相當低。
然而目前全台只有一家試辦的互助家庭,政府以公彩經費補助社工人事、設備、修繕及照顧培訓課程費,但場地租金費必須由負責的社福團體自己出錢,場地限制困難重重。
衛生福利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目前互助家庭還在試辦階段,用公彩經費每年補助約150萬元,但沒有跟日照中心、團體家屋一樣納入公務預算;未來將視實施情況考慮納入公務預算補助,屆時補助範圍擴大,場地租金也包含在內,但須等幾年觀察期。

血糖越高失智症風險也更高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報告同時指出即使高血糖者尚未達糖尿病標準罹病風險仍會提高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統計,全球每4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目前已有3500萬人罹患失智症。造成失智症的原因,除老化、遺傳和吸菸等習慣外,最新研究更發現,血糖越高,失智症的風險也更高。
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報告指出,高血糖者即使尚未達糖尿病標準,罹患失智的風險也會提高。研究領導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克萊恩說,「這樣的結果,對醫界探究血糖與大腦之間的交互影響,也許會產生新的思維。」
研究人員針對逾2000名平均年齡76歲的銀髮族,進行將近7年的追蹤,大多數人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糖尿病,僅少部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所有人均無失智症。這群受測者除了定期測血糖,每隔1年還要接受認知檢驗,如果成績低於正常值,還要接受其他測驗和評估。
研究結束時,約4分之1罹患各種類型的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氏症和血管性失智症
為了估算受測者的血糖濃度,研究人員除了納入空腹和非空腹血糖,並把可能誘發失智症的其他因素,如心血管、吸菸和高血壓等納入。結果發現,血糖越高,失智症的風險越高;即使血糖被認為正常者(115 mg-dl),失智的機率還是比血糖濃度僅100 mg-dl者高了18%。
如果是糖尿病患,血糖和失智症的相關性更明顯,血糖高達190 mg-dl的糖尿病患,老年失智的風險,比血糖160 mg-dl的糖尿病者高了40%。
不過克萊恩強調,現在就認定高血糖會誘發失智症風險為時過早,必須進行更多、更全面的研究,才能肯定二者間的因果關係:「大家不必瘋狂運動或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因為這篇報告並未顯示,那些可降低血糖的生活方式,不代表能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冬令時時鐘回撥 如何保持睡眠規律?

(大紀元記者曉青多倫多編譯報導)11月3日淩晨,隨著時鐘回撥一小時,忙碌的人們可以奢侈地多睡一個小時。但加拿大卡爾加裡睡眠與人類活動醫療中心主任及CIHR資助研究員,Charles Samuels博士卻擔心,有許多加拿大人沒法利用這一小時。
Samuels說,許多加拿大人長期失眠,即使時光倒轉、賜予多出的一小時睡眠時間,他們往往也無法受用。
對於大多數加拿大人來說,秋季時鐘撥後,要比早春三月的時鐘撥前而少睡一小時好過很多,但還是有些人要艱難地面對時鐘撥後的一小時。
時鐘回撥 天黑得更早
對於有幼兒的父母,已經成功為孩子訓練好了一個良好睡眠夏時制時間表,現在時鐘回撥,一切又將被打亂了。父母知道,不管時鐘撥前與否,孩子往往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醒來,所以對於許多父母來說,根本沒有多出的一小時睡眠,只有週日晚上更艱難地哄睡孩子睡覺。
有人認為,失眠者會歡迎這額外的一小時睡眠。而據Samuels 博士所說,早上更多的光線,可以幫助失眠者正常地醒來。可問題是,白天的時間也開始變短,對於那些有季節性情感障礙或冬季抑鬱症的人來說,冬季黑暗的到來使他們更加難過,那些抑鬱的人會感受到冬天的變化,會加重失眠
他建議那些經常難以入眠的人,週末晚些入寢,那樣就不用把這多出的一小時花在掙扎入睡中,然後在後面的一周裡,使自己慢慢地適應這新的作息時間。
對於司機而言,時鐘推後一小時意味著天黑得更早,也意味著曾經是白天下午下班時間,天可能已經變黑。每年的這個時候,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都提醒司機和行人要特別提高警覺。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提供了以下技巧,以幫助緩解因調整時間而引起的睡眠問題:
1. 時間回撥後,太陽提前一個小時升起,可以遮擋一下光線,保持睡房黑暗。光線會影響睡眠,所以最好是在光線暗的房間睡覺。
2. 一旦醒來,就讓光線照射進來。光線能有使人清醒,也將有助於生物鐘調整到「新」的睡眠時間表。
3. 還有睡眠問題?試著每隔一至兩天就晚睡15分鐘,以適應新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