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翹臀珍瘦身法 葡萄柚精油小撇步

同時既是舞者又是演員,也是歌手、主持人,在演藝圈角色多變的珍妮佛羅培茲,因為擁有傲人身材也一直都是鎂光燈追逐的焦點,她維持身材與私底下的飲食方式與運動習慣,也令大家好奇。育有兩子的珍妮佛羅培茲,靠著獨門運動與飲食搭配,成功在短時間內瘦下來。
每周至少4次 養成運動習慣
靠運動瘦下來並不難,難得是在於必須持之以恆、不間斷的培養出運動習慣,珍妮佛羅培茲每周都安排固定騎腳踏車、慢跑、拳擊等多種不同運動類型,一方面不會因為單一運動而容易一下子就感到無趣或疲乏,一方面多種不同型態運動又能訓練到全身各個部位。
大家都對她在生完兩個孩子後,能夠迅速恢復身材感到印象深刻,除了定期規律運動以外,以前曾是舞者的她,會利用深蹲、箭步蹲來訓練大腿肌力、促進難瘦的大腿脂肪燃燒。
高蛋白質飲食 聞葡萄柚精油控制食慾
飲食內容她堅持一定要秉持均衡飲食、不偏廢的原則,不特別愛吃某種食物、也不會刻意避開特定食物,速食、巧克力、澱粉都來者不拒,不過她會特別注重攝取蛋白質,例如多吃肉或是豆製品;蛋白質可以幫助修復在運動中受損的細胞,也能快速為身體提供能量。
水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身體若是水分攝取不足,就很容易讓身體引發飢餓的錯覺,因此吃進更多不必要的熱量。定時補充水分可以增加身體新陳代謝,也能幫助排除體內廢物。
此外,也有報導指稱羅培茲還有一個小秘訣,就是會隨身攜帶一瓶葡萄柚精油,隨時拿起來聞一下,可以強化神經傳導,幫助改善厭食症暴食症的困擾;因此不少人都會利用葡萄柚當作減肥的小幫手。

小孩打電玩 過動更嚴重

小孩常打智慧型手機、i-Pad遊戲,或常打電動玩具,可能讓過動症變得更嚴重。職能治療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王宏哲表示,小孩如果長時間打電動玩具,過度沉溺於聲光刺激,很可能影響大腦發育、閱讀能力,上學、讀書的時候,更靜不下來。
王宏哲博士指出,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專心打電動,就認為小孩注意力沒問題。小孩在閱讀、聽講、玩積木等各項學習上都能專注,對未來發展會比較好。因此光憑打電動這項行為,無法了解孩童有無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需要全方位評估,才能做出判斷。
不只打電動,飲食、生活習慣也都可能影響小孩專注力。王宏哲博士舉例,像吃太多甜食、色素、防腐劑,或吃太多高蛋白食物,都容易讓小孩過動更惡化。以一小瓶乳酸飲料來說,含有大約三塊方糖糖份,大量食用,小孩糖份攝取過多,注意力就會變差。或者有些調味乳添加黃色、紅色人工色素,都與過動症有關聯。
小孩飲食最好多吃蔬菜、水果,三餐一定要吃。有的小孩挑食,沒有正常吃三餐,家長怕孩子營養不夠,就以牛奶、高蛋白質食物做補充,這種做法反而讓小孩攝取過多能量,若小孩又沒有運動習慣,能量無法獲得宣洩,就會坐不住,整天地跑來跑去,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
王宏哲博士提醒,部分過動兒家長讓孩子學圍棋或學些靜態才藝,希望培養小孩專注力,這樣可能適得其反。大腦、身體所受刺激不夠,身體為尋求強烈刺激,小孩才容易跑跑跳跳,如果跑去上靜態課程,效果非常有限,且小孩會變得很討厭這些才藝。建議最好讓孩子參與游泳、打球等動態活動,較能提升注意力。
王宏哲博士在「教小孩比IQ更重要的事」一書中表示,如果家長、學校老師、周遭長輩、親友都感覺小孩過於活潑、好動,完全靜不下來,就要懷疑可能有過動症、注意力缺損等問題,家長最好帶小孩尋求專業評估、協助。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研究:暴露空汙環境 孩童易過動

空氣汙染,易造成過動!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孩子一歲前,如果暴露在空氣污染環境下,7歲時出現過動現象的風險會隨之提高。研究者認為,孩子可能是血管及腦部受到影響,才容易出現過動行為。目前美國約有1成的人口居住在距離大馬路不到100公尺處,因此這項研究結果也格外引起關注。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與當地的兒童醫院醫學中心聯合研究,在觀察了576位當地居民後發現,空氣汙染的確與過動行為有關。研究者觀察的對象共分成2組,一組是住在距離馬路較遠的人,另一組則是較近,結果發現,出生後第一年居住在交通空氣汙染環境附近,在7歲時被診斷過動「風險」會升高,風險越高,越需要持續觀察是否有過動症。
這項研究也格外引起關注,因為目前美國約有11%人口是居住在距離4線道馬路100公尺以內的地方;另外,有4成的兒童的學校距離馬路不到400公尺。
研究者紐曼指出,「從這結果來看,空氣汙染的確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包括造成過動現象,這其中牽涉許多生物機轉,例如血管受到壓迫與腦部前額葉皮質區受到破壞。」
而這次研究也意外發現,早期曾暴露空氣汙染除了會造成兒童容易過動現象外,還有缺乏注意力、攻擊與偏差等行為,而這些兒童的母親,幾乎都是受過高等教育。對此,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受過教育的母親在無形中對孩子期望較高,因此也較容易提早發現孩子是否有異常。
紐曼指出,「交通帶來的空氣汙染,對於神經發展的改變扮演重要的因素,但是卻也可以提早避免。」

發洩、壓抑怒氣 都傷身

壓抑怒氣或許傷身,但過度發洩未必更好。哈佛大學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員伊莉莎白.默托夫斯基表示,觀察近四千名心臟病患後發現,生氣的二小時內,發病機率是其他時間的二倍;那些曾藉「丟東西」、「威脅他人」發洩怒氣的人,心臟病發生的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指出,無論壓抑怒氣與發洩怒氣皆造成壓力,憤怒與自主神經反應有關。憤怒產生的壓力使神經系統產生變化。憤怒時交感神經亢奮,血壓血糖都升高,呼吸加快,情緒緊繃。副交感神經則相反,讓人放鬆,使消化功能正常進食。如果壓力強度高,或持續較久,人體逐漸透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顯現。
人體所釋放的壓力荷爾蒙,主要來自腎上腺,嚴重的憤怒情緒與長期鬱悶刺激荷爾蒙變化。腎上腺在腎臟上方,腎上腺外層為皮質,分泌的壓力荷爾蒙是可體松。內層則為髓質,分泌的壓力荷爾蒙是腎上腺素,在急怒之下,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全身的血液集中到最攸關生命的器官,包括腦、心、肺和肌肉,而其他器官血液反而被調走,生理功能暫時失衡,減少修復。而正腎上腺素大量上升,使血管收縮,血壓飆高。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NOWnews 推薦

凱薩琳麗塔瓊斯躁鬱症復發,上個月29日進入治療中心,這次病發她將進行30天的療程,不過她展現良好心態,透過發言人富勒主動發表聲明,表示這次她會以樂觀態度面對自己的病情。
今年43歲的麗塔瓊斯,2011年時,因為老公麥克道格拉斯罹癌,讓她身心都面臨巨大壓力,結果出現躁鬱症跡象。透過治療後她的生活也慢慢回歸正常,不過她曾在接受電視訪問時,坦言自己對於再公開談論躁鬱症病情,感到很厭煩,也不願意讓自己的情緒困擾變新聞焦點。
麗塔瓊斯認為,每個人都該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方式求助,而不是只大呼自己很可憐。罹患第二型躁鬱症的她,被歸類為輕躁加上重鬱,她坦然面對病情,她希望自己積極求診,能鼓勵其他也有同樣困擾的人,她認為:「沒有人應該默默受苦。」

經期老是拉肚子 穴位按摩健脾胃

面對每月來一次的月經,女性不只煩惱腹悶痛和噁心等症狀,還有些人因腹瀉一直跑廁所。中醫師表示,經期腹瀉與脾胃功能虛弱有關,症狀通常會隨著經期結束而獲得緩解,若女性朋友對每逢生理期就拉肚子感到不堪其擾,平常不妨多做穴位按摩,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循環、代謝水分,才能緩解經期腹瀉。
肝腎脾代謝失調 女性經期易腹寫
女性月經期間常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便質軟或腹瀉的情況,主要與脾、腎、肝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師董懿容表示,月經期間,女性氣血往下跑集中於子宮,不僅容易引發感冒、頭暈等不適症狀,氣血循環變差也會影響腸胃功能,身體水分無法順利透過脾、腎和肝的調節而代謝,造成體內濕氣蓄積導致腹瀉。
若月經前或期間常吃冰品、西瓜、瓜果類等冰冷食物,寒氣易凝結子宮,也會傷及腸胃功能,導致腹瀉和痛經。此外,中醫認為「肝木克脾土」,若壓力大、思慮多、情志抑鬱、自律神經失調,肝經無法獲得疏通,也會連帶影響脾經功能,引發經期腹瀉的症狀。
董懿容中醫師表示,若要改善經期腹瀉的情況,可以健脾利濕的藥物調理體質,也能常吃四神湯、四君子湯等藥膳,或透過穴位按摩以達保健之效。
緩解經期腹瀉 健脾胃4穴位
1. 足三里穴:走胃經,可同時改善腹瀉和便秘等腸胃不適症狀。位於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下方3寸。
2. 三陰交穴: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匯的穴位,位於小腿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可促進氣血循環,緩解經痛和腹瀉。
3. 公孫穴: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安胎、緩解腹痛腹瀉。
4. 太白穴:屬於健脾要穴,位於足内側緣,第一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可緩解胃痛、腹漲、腹瀉等。
子宮內膜異位 按壓太沖等穴位利濕
至於部分女性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引發的經期腹瀉,中醫認為是因氣血不循原有通道、體內痰濕所導致的瘀症,藥物調理以活血化瘀和利濕為原則,平常則可按摩三陰交穴、太沖穴和公孫穴,改善腹瀉的症狀。

暴露空汙環境 孩童易過動

空氣汙染,易造成過動!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孩子一歲前,如果暴露在空氣污染環境下,7歲時出現過動現象的風險會隨之提高。研究者認為,孩子可能是血管及腦部受到影響,才容易出現過動行為。目前美國約有1成的人口居住在距離大馬路不到100公尺處,因此這項研究結果也格外引起關注。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與當地的兒童醫院醫學中心聯合研究,在觀察了576位當地居民後發現,空氣汙染的確與過動行為有關。研究者觀察的對象共分成2組,一組是住在距離馬路較遠的人,另一組則是較近,結果發現,出生後第一年居住在交通空氣汙染環境附近,在7歲時被診斷過動「風險」會升高,風險越高,越需要持續觀察是否有過動症。
這項研究也格外引起關注,因為目前美國約有11%人口是居住在距離4線道馬路100公尺以內的地方;另外,有4成的兒童的學校距離馬路不到400公尺。
研究者紐曼指出,「從這結果來看,空氣汙染的確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包括造成過動現象,這其中牽涉許多生物機轉,例如血管受到壓迫與腦部前額葉皮質區受到破壞。」
而這次研究也意外發現,早期曾暴露空氣汙染除了會造成兒童容易過動現象外,還有缺乏注意力、攻擊與偏差等行為,而這些兒童的母親,幾乎都是受過高等教育。對此,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受過教育的母親在無形中對孩子期望較高,因此也較容易提早發現孩子是否有異常。
紐曼指出,「交通帶來的空氣汙染,對於神經發展的改變扮演重要的因素,但是卻也可以提早避免。」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孕期得流感 可能增加胎兒日後躁鬱罹患率

懷孕期間得流感,有可能提高胎兒成年後罹患躁鬱症的風險。
這項由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研究,以1960年代早期出生的八百多人為對象,它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得過流感的人,日後罹患躁鬱症的風險,比別人高了將近四倍,以美國而言,平均每一百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患過躁鬱症躁鬱症分輕躁和重鬱以及狂躁和輕鬱兩種類型。
過去也有研究發現,懷孕中的流感,和精神分裂也有關係。不過研究人員強調,整體風險還是非常低,大家不需要過分擔心。這篇研究刊登在美國精神病學期刊上。

怎麼教都教不會?當心孩子罹患ADHD!

「怎麼剛剛才講過,現在又忘了?作業為什麼都不能按時寫完,老是丟三落四?怎麼跟你講話好像沒在聽?為什麼在學校常常與同學發生衝突?」你的小孩有以上的症狀嗎?要注意!可能罹患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奇美醫院精神科林健禾醫師說明,臨床上常見家長誤將ADHD孩子視為只是好動、不老實、調皮或不守紀律的壞孩子。呼籲家長,如果孩子出現以上症狀應趁早檢查,把握ADHD治療黃金期,以免釀成更嚴重的後果。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指的是一種大腦注意力發展的缺陷以致於不足以應付外界刺激,導致孩子常常忘東忘西、衝動及過動,若忽略治療,影響層面則會擴大至學習障礙、情緒、行為、心理等的問題。林健禾醫師要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時常注意力不足、衝動及過動,且任一症狀長達六個月以上並出現在兩個以上的情境中,就應趁早至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就診。
ADHD治療方式通常合併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林健禾醫師說明,由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與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支援下所做的大型研究中,將ADHD孩童的治療分行為治療組、藥物治療組、藥物加行為治療組以及對照組,結果發現選用藥物治療為治療ADHD核心症狀的基礎,輔以行為療法,是治療ADHD孩童最好的方法。
「ADHD藥物有副作用?千萬不能用!」很多家長視ADHD藥物為毒藥,而不願讓孩子用藥治療,林醫師表示,事實上就算是行為處置都有副作用,嚴格的體罰雖可讓孩子不敢離開座位,但所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親子關係不佳或對他人充滿仇恨。一些家長因為不了解ADHD的孩子的成因,等到家長疲於教養ADHD孩子再回頭尋求正規醫學幫助時,往往已錯失黃金治療期,也浪費孩子適合學習的時機,甚至因孩子學習的挫折,而產生其他憂鬱、低自尊、自我放棄等更為棘手的問題。呼籲家長「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為注意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千萬不要拿孩子寶貴的青春,賭上孩子的一生。

躁症發作 日買名牌包送人

春夏交替 門診增兩成
春夏交替之際,氣溫變化起伏大,精神科醫師門診發現,近來躁鬱症患者躁症發作就醫增加兩成左右,住院病患更比平常多一倍以上。有醫師收治年輕女病患,每天買LV、GUCCI等名牌包送同學,花了好幾百萬元,讓父母傷透腦筋。
醫師也發現,有躁鬱症合併焦慮症的患者,最近躁症發作,常常每天往外跑、不睡覺、亂花錢。醫師提醒,若已知自己有躁症發作隱憂,可預先就醫服藥控制。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躁鬱症病人冬天情緒偏向憂鬱,但春夏交替季節,躁症卻開始發作,容易情緒高昂、不睡覺、亂花錢,甚至有患者會脾氣暴躁、攻擊他人,近來因情緒不穩住院的躁鬱症患者,就比平常多了一倍以上。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季節交替之際躁鬱症容易發作,主要是患者這個時期的情緒容易因外在氣溫變化起伏,躁症易發作。
臨床上,他曾碰過一名家世背景很好的年輕躁鬱症患者,一到冬天時情緒就憂鬱,但入春後躁症發作,到處刷卡買名牌包送人,父母親只好跟在屁股後付錢。最後帶女兒就醫,還好服藥治療後已逐漸恢復。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近來也收治一名男性躁鬱症合併焦慮症患者,他入春後就不斷亂花錢,還整天往外跑,讓家人都找不到人,家屬擔心帶他就醫。她提醒,躁症確實容易在入春後發作,若患者已知自己恐狀況,可先服用鋰鹽等藥物預防性投藥。
袁瑋建議,要預防躁鬱症發作,平常可多曬太陽、多與親友聊天,來紓解壓力。楊聰財也建議患者要養成運動習慣,因為運動可調節體內賀爾蒙正常分泌,讓人體更能適應外在氣候的變化,此外,充足睡眠、作息規律,都可以避免躁症發作。

鋼鐵人也會得…打敗恐慌症 先學會面對

最近最火的電影,莫過是「鋼鐵人3」了。從「鋼鐵人1」就捧場的我,前幾天下診後,偷空搶看了這檔熱門院線片。電影情節中,有個小橋段,讓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頗有感觸。
男主角在片中,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套句他的台詞:I build neat stuff, got a great girl, occasionally save the world.(我專門建造酷炫武器,我有個很棒的女朋友,偶爾,還拯救世界)。
失眠焦慮 典型發作症狀
但讓他困擾的是,他竟然無法睡覺,而且經常做噩夢,甚至在許多重要場合中,突然暈眩、頭痛、心悸、胸口悶痛、大量冒汗、全身顫抖、吸不到空氣、強烈焦慮、外界環境扭曲,還有快要死掉的感覺。
這些症狀,我都十分熟悉,應該是非常典型的恐慌發作(panic attack)。
恐慌發作時,除了心理層面的不適,還有許多因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的症狀。即心臟、肺部等身體器官,檢查起來沒太大問題,卻出現心跳快到有如心臟病發作一樣,或喘不過氣的情形。
恐慌發作,在很多疾患中都可能出現,如恐慌症自律神經失調症、憂鬱症、睡眠障礙疾患等,恐慌發作與自律神經失調,經常互為因果。
身心俱疲 影響生活工作
對於身心疾病,現代人要不是諱疾忌醫,害怕被貼標籤;就是因為對該疾病認識不足而輕忽。就恐慌症來說,是貨真價實的疾病,醫學研究認為,因體質因素,導致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影響自律神經穩定性所致。
患者所感受的種種不舒服,都確實存在的,絕對不是「無病呻吟」,不是「不夠堅強」,不是「抗壓力太差」,更不是「想太多」。
它們就像會讓你想去掛號看醫生的任何一種疾病,如流感、心臟病、胃潰瘍、便秘、腹瀉等,只是科別不同、治療方式不同罷了!
劇情的安排可看到,即便堅強聰明如鋼鐵人,也會有恐慌症。而恐慌症比恐怖分子更可怕,影響到他的生活與女友的關係。恐慌症,影響不只在於身體、心理上的不舒服,連工作或親密關係都會受影響。
勇敢接受 尋求醫療協助
然而,鋼鐵人在此做了很棒的示範,他沒有逃避,而是正面去處理問題,看來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重點是,恐慌症可以痊癒,只要配合治療,症狀會消失,不會如影隨形地跟著。
真心希望受到這類疾病所苦的患者,無論是恐慌、焦慮,或全面性的自律神經失調,都能像鋼鐵人一樣,好好正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勇敢面對。瞧!得到恐慌症有什麼好奇怪的,這麼神勇的鋼鐵人都會得了,不是嗎?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考生胸悶拉肚子 放鬆訓練抒壓

考試易讓青少年面對壓力產生焦慮情緒,醫師表示,青少年容易出現焦慮情緒,而焦慮是一種面對壓力的反應之一,適度的焦慮本身並非病態,反而可能是一種進步的原動力,但當壓力過後,或壓力程度與焦慮症狀不成比例時,便可能成為病態的焦慮症
醫師指出,適度的焦慮本身並非病態但當壓力過後,或壓力程度與焦慮症狀不成比例時,便可能成為病態的焦慮症
台南市立醫院胡慧芳醫師表示,1名國三學生日前至門診就醫,表示國中基測報名在即,心情煩躁、無法定下心來,總覺得胸悶、坐立不安、失眠的情形。詢問後發現,這名學生自我和家人的期許都很高,平日十分認真讀書,但反而在考試時,容易緊張失常,無法發揮應有實力。
此外,該名患者合併有拉肚子、心悸、胸悶、頭痛等症狀,以致於記憶力減退、不容易專心、讀書效率不佳。晚上雖然疲倦,又難以入眠,曾因頻頻腹瀉至腸胃科求診,醫師診斷為壓力引起的「腸躁症」,服用藥物後,腹瀉、心悸和胸悶已改善,但白天卻昏昏欲睡,最後只好放棄服藥。
焦慮情緒放鬆訓練:焦慮情緒放鬆訓練(圖左),雙手平舉調整呼吸(右圖)。張淑萍心理師示範。(圖片提供/台南市立醫院)
▲ 焦慮情緒放鬆訓練:焦慮情緒放鬆訓練(圖左),雙手平舉調整呼吸(右圖)。張淑萍心理師示範。(圖片提供/台南市立醫院)
仔細分析發現,這名國中生應是典型青少年焦慮症的患者,患者常常合併有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個人體質因素與課業問題、同儕互動、以及經濟與家庭因素等環境壓力,都是造成焦慮症的病因。
它的症狀除焦慮緊張外,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包括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腸胃失調、手腳發麻等。若無適當治療,除導致考試表現失常外,症狀也會持續到成年期。在治療方面,可以同步採用放鬆訓練,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
焦慮情緒放鬆訓練:抬腿平舉全身放鬆。張淑萍心理師示範。(圖片提供/台南市立醫院)
▲ 焦慮情緒放鬆訓練:抬腿平舉全身放鬆。張淑萍心理師示範。(圖片提供/台南市立醫院)
在家庭方面,父母的期待與子女情緒困擾有密切關係。期待過高,會令孩子過度焦慮,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但過低的期望,孩子也會缺乏學習動機,如何給予子女適當的期待和支持,為人父母需要智慧。
【焦慮情緒放鬆訓練】:
1.自我放鬆訓練:藉由一整套的鬆弛練習,以「腹式呼吸」為核心,教導個案學習調整自己的呼吸,放鬆自己的肌肉,以便能緩和並控制生理焦慮的反應。
2.自我認知治療:探討個案過度擔心的想法是否合理,並找出適當的替代性想法。
3.適當且持續運動:「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有助放鬆身心、改善睡眠。
4.良好的壓力管理:控制不必要的氣力的損耗;增加個人適應環境的力量。
5.改善社群正向關係:足夠的人際支持與情緒宣洩,對改善焦慮情緒有正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