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美槍擊嫌犯拒捕 大口咬傷警犬耳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一名22歲青年葛拉斯派(Travis Glaspie),涉嫌犯下15日晚發生的槍擊案,17日警員在街頭圍捕他時,葛拉斯派竟反咬撲倒塌的警犬,造成2歲大的警犬麥克斯(Maxx) 被送院治療,縫了15針。

「我嚇死了!當警犬撲向我時,我咬住離我最近的東西,那就是狗狗了!」「警犬走開了,所以很明顯的我做對了,因為我可能會沒命!」葛拉斯派顯然對自己的「當機立斷」沾沾自喜,並提出當時自己是喝醉酒,而且本身還有嚴重的躁鬱症,試圖脫罪。

至於「因公負傷」的英勇警犬麥克斯,當時左耳被整個咬開,血流得全身都是,所幸在送醫治療後,麥克斯目前並沒有大礙,也已經回到工作崗位上。

至於葛拉斯派則被警方指控拒捕、襲警與襲擊公職動物等罪名,光是保釋金就高達125萬美元(約3740萬元新台幣)。

醫訊/工作壓力大 交感神經失調怎麼辦?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工作量不斷的增加、工作時間更是不斷的延長,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白天工作緊張,下班後一樣無法放鬆,滿腦子還是想著公事,到了睡前還是無法停止思考;急性壓力變成慢性壓力,慢性壓力則易造成神經免疫系統紊亂,進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是一種不受意志操控、獨立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藉以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恆常狀態。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油門系統」,因此當我們面對緊急狀況時,可以放大瞳孔、加速心跳、加快呼吸、升高血壓、抑制消化、使人變得焦慮緊張起來;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煞車系統」,當我們危機過後、休息及睡覺時,可以縮小瞳孔、心跳變慢、舒緩呼吸、降低血壓、促進消化、修復免疫系統、使人變得放鬆平靜安睡。

青少年飲食失調症 厭食或暴食

【大紀元記者馮閱編譯報導】如何識別您的孩子是否患有飲食失調症?例如:厭食症暴食症

幫助青少年克服飲食失調,對於父母來說可能是個嚴峻的挑戰!它與許多疾病一樣,如果你能提早發現此問題,並在早期解決,將有機會恢復的更好。

關於飲食失調起因的研究一直在進行,其結果是一個爭論的話題。多數專家認為,飲食失調症是年輕人在面對無法啟齒的痛苦時為了減壓而導致的。他們把自己的身體作為減壓的工具,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

飲食失調的人中90~95%是女性。他們可能有遭受過創傷,如心理、生理或性虐待,或生活在家長沉迷於酒精或毒品的家庭中,但是多數飲食失調的人並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創傷。因此飲食失調可能沒有單一的原因。

飲食失調往往始於一個人處於困難時期,比如:青春期、換新的學校、家庭關係破裂等。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同,但是患上飲食失調症的青少年往往對她的身體感到羞恥、厭惡、憤怒等。有些人認為需要淨化身體,甚至作出自殘的舉動,因為他們感到無力改變生活中的其他任何方面。

此症主要有2種類型:神經性厭食和暴食。兩者的特點是對一個人的體重,體型和扭曲的身體形象過度關注。舉例說明:一個10幾歲的孩子體重只有32公斤(70磅),但她照鏡子時,她會認為自己肥胖。即使當你看到她瘦弱的胳膊和腿,你覺得她看起來像骷髏,她也會認為別人覺得她很胖。

厭食症】拒絕越來越多的食物

在加拿大,年齡在14~25歲之間的女性,大約有2%的人患有厭食症,其特點是自己挨餓以便快速消瘦。這種病症可以很早開始。孩子可能剛開始時,取消她的飯後甜點,接下來也可能又減掉麵包。她會拒絕越來越多的食物,直到她只吃芹菜梗和水。最終,她可能會嚐試只喝水。當厭食症達到極端時,她甚至會計算舔郵票後,從膠水中獲取多少熱量。

這種潛在的致命疾病背後,是一個女孩強烈的想讓自己變瘦的願望。厭食症患者相信他們的唯一的問題是太胖,他們已經扭曲的概念使他們不認為自己的體重已經過輕了,他們是很難相信自己需要接受治療。

大多數的青少年胃口都很好,而典型的厭食症會找各種藉口不吃飯。如果你的女兒常說,她午飯吃得太多不想吃晚飯,你很可能要警覺,這可能是厭食症的跡象。

暴食症】短時間內狂吃及清除

在14~25歲之間的女性中,估計有1%的人有暴食症。這種疾病的特點是先暴飲暴食,然後又採取清洗或不適當的辦法消耗體內的熱量進行彌補。這種疾病通常到十幾歲才開始。

暴食症,他們會在短時間內狂吃成箱的餅乾或冰淇淋。他們過後會通過一些方法清除這些過量的食物,例如:運用嘔吐、使用利尿劑、減肥藥或瀉藥。這些經常使用的藥物如Correctol或Ex-LAX會引起腹瀉,導致脫水,可能會出現已經變瘦的假象。

濫用瀉藥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還有許多厭食症患者必須忍受著便秘的痛苦,因為食品攝入量不足和過度嘔吐,以及依賴瀉藥等,導致數天不能排便。一旦出現這些問題,要盡快為您的孩子尋求醫療諮詢。

為了催吐,一些青少年會使用吐根糖漿,它是一種非處方藥可以輕易得買到,在醫療上主要用於意外吞食毒藥的一種急救催吐辦法。如果暴食症的人反覆使用,藥物會使毒素滲入肌肉並對心臟組織產生不可逆的的損害,使心臟衰弱。如果您的孩子使用吐根糖漿,她需要立即就醫。

厭食症的跡象
✽ 沉迷於烹飪食品和開發食譜,例如:他可能會戲劇性的買菜吃,看烹飪節目,或者為他人烹飪食物。
✽ 不尋常的飲食習慣,例如:她將食物切成小塊才吃,或只吃別人留下的麵包屑。
✽ 總是覺得冷。
✽ 出現明顯的體重減輕。
✽ 運動過度,例如:在健身房花費數小時鍛練或做一整天徒步練習,作為燃燒卡路里的方式。

暴食症的跡象
✽ 吃大量的食物,但體重並沒怎麼增加。
✽ 變得過於敏感,遮遮掩掩,對食物和進食表現急躁。
✽ 飯後去浴室悄悄嘔吐。
✽ 有慢性咽喉炎,聲音嘶啞。
✽ 使用催吐藥或濫用瀉藥。
(資料來源: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衛生部)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病症?

父母可能會對孩子的痛苦感到無助,並且搖擺於過於關注或關注不夠之間。在試圖控制這些局勢時,父母可能會用過去孩子小時候的養育方法,比如試圖強迫或引誘孩子吃東西,並讓她在家待更多的時間等,以確保她有正常的飲食。但是,如果你再不讓孩子和她的朋友外出,或去商場購物,她的症狀可能會加重。應該支持她繼續花時間與她的朋友交往,做其他同齡的青少年正在做的事情。

你可以與她保持良好的溝通以便更好的幫助她,表現出你對她的活動和她的感情的關注。談論食品和體重以外的事情。讓她知道你關心她的健康,可以從你的家庭醫生或飲食失調診所那裡尋求多種解決辦法。

你的角色是家長或關心他的朋友,而不是治療師。如果你的孩子拒絕幫助,與她商量但不強求。要求陪她去看醫生,承諾看完醫生後就去購物。告訴孩子:「我知道你不覺得你有飲食失調症,但除非醫生證實,我們永遠不能確定。」如果她堅持不看醫生,她也許會跟學校輔導員或治療師溝通,他們會幫助她確認是否她確實需要醫療幫助。

男拔槍轟頭 打119求救

〔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竹縣報導〕新竹縣高姓男子昨與女友吵架後,持空氣槍朝自己太陽穴開了一槍,當場痛得受不了,自行打119求救;男子被送醫取出小鋼球,幸無大礙,警方將手槍送驗追查。

警方調查,患有躁鬱症憂鬱症的高姓男子(30歲)長期靠藥物控制病情,有吞藥自戕送醫救治紀錄;昨天上午11點多,高男在住家與女友吵架,揚言輕生,竟拿出一把槍朝自己太陽穴射擊,當場血流滿面。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少年ㄟ「有病」 無照騎車遭攔罰嗆警

不只有圖有真相,有影片也能有真相,蘆洲一名未成年少年,自己無照騎機車又沒戴安全帽,被巡邏員警攔檢開單後,竟情緒失控,不但大喊自己有病,警告員警不要碰他,還找來同伴錄影蒐證,說要把影片PO上臉書,讓員警難看,沒想到整個過程全都錄,網友還從影片對話中統整出這名少年自稱有腫瘤、有躁鬱症、更有精神疾病,說他全身都是病,封少年是「有病哥」。

員警:「你要不要跟我回派出所?」少年:「我叫莊XX,蘆洲人啦!」

對著員警大吼大叫,少年情緒非常激動,不斷扭動身體,試圖掙脫員警壓制。少年:「我有病啦!別碰我喔!我這裡有腫瘤啦!」員警:「你冷靜我就放開。」

被警方壓制在車上,少年就說背上有腫瘤,正面架脖子,就大喊自己有精神病、躁鬱症,就是要員警不要碰他。少年:「你看,我有在錄影喔,你死定了啦,放臉書啦。」

叫同伴錄影,嗆聲PO網讓警察難看,而這群少年還真的把影片PO上臉書,只是網友看了之後,大罵妨礙公務外加公然侮辱,影片PO網等於自己找麻煩,還有人統整這名少年,腫瘤、精神病、躁鬱,集各種病痛於一身,封他是有病哥。員警:「我再問你一次,你要不要安靜點。」

據警方表示,當天這名未成年少年沒戴安全帽又無照駕駛,被巡邏員警攔檢開單,卻情緒失控,當眾撕罰單,甚至一度往馬路衝,擔心發生危險,才只好壓制帶回派出所。

至於少年聲稱的精神病和腫瘤,父親到場後也拿不出相關證明,只是頻頻向警察彎腰道歉,而同伴拍下整個過程,想指控警察打人,卻意外還給執勤員警一個清白。

厭食症暴食症可治癒 自我監測減少失控

在精神科門診中,厭食症暴食症同屬於飲食疾患,可說是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研究發現,國內約有1成多的人有厭食症狀,或暴食傾向。醫師表示,上述疾患是可以治癒的,目前的治療多是合併藥物和心理治療,讓患者養成自我監測飲食的習慣,減少失控的飲食狀態發生。但過程中仍需要進一步解決病患所面對的諸多人際互動,或心理困擾等問題,這樣才能讓治療成效持續下去。

在精神科門診中,厭食症與暴食症同屬於飲食疾患,醫師表示可以治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身心醫學科陳冠宇醫師表示,多年來已有超過700位飲食問題的患者求助,其中厭食症大約佔1/5,可見國內有關問題的嚴重度不容輕視。特別是厭食症,已是先進國家的年輕女性十分流行的精神心理疾病,在台灣也越來越常見。

陳冠宇醫師指出,依據臨床經驗顯示,對於青少年的厭食症個案,可以在不必住院的情況下,父母協助個案逐漸克服對於飲食的障礙,讓身體恢復健康。至於成年的個案,則可以藉著短期的住院,加上出院後長期的心理治療,配合身心整合治療,逐漸康復。厭食症並非無法治療的狀況,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以減少這個疾病對個案的嚴重傷害。

至於暴食症則是與厭食症相關的心理精神疾患,主要症狀是在短時間內反覆無法自控的大量進食,以及禁食、催吐或濫用瀉劑等所謂的代償行為,以避免體重的上升。患者可以在2個小時,甚至1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吃下平常人可能要分3、4餐以上才能吃完的食物。

陳冠宇醫師強調,除了可能共有暴食的症狀外,厭食症與暴食症患者有個共同的心理特徵,就是對於體重與體型的高度敏感,甚至整個人的自我價值都取決於自己的體重或外觀。也因為如此,厭食症與暴食症被歸入精神疾患的範疇,並且與一些症狀比較輕微或不典型的飲食行為問題,共同歸類為「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s)。

飲食疾患的成因十分複雜,遺傳基因、人格特質、家庭互動的特徵、社會文化的因素,都與飲食疾患的發病與維持有關。而其治療的方式,也因個別狀況的不同,可以從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與家庭治療等不同的方向來切入,甚至合併不同的方式。越早進行治療,越能夠持續治療的患者,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天蹓鳥8回合 自稱患強迫症

2天內在街頭隨機「蹓鳥」至少8回合!雨衣蹓鳥男前晚被鳳山警方約談到案,他偵訊時坦承犯行,供稱因患有強迫症、看到穿著清涼或長髮女子就會控制不住,訊後被依妨害風化罪嫌函送法辦。

英國倫敦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現任高雄長庚副院長張明永則表示,強迫症是一種負面思想,衍生動作也是為抵銷負面思慮,例如怕髒不斷洗手、擔心門窗沒關好不停檢查,他評估露鳥男行徑不似強迫症、應屬暴露狂。

鳳山警分局成功所調查,李姓男子(42歲)有妨害風化前科,在13、14日2天,穿著藍色雨衣騎乘機車,接連在鳳山、大寮、仁武、大樹等區,隨機當街對著女性路人「蹓鳥」,粗估至少有8人目光受創。

針對罹患強迫症嫌犯涉及公然猥褻一事,法界人士表示,若鑑定報告證實確有再犯之虞,依法可以送強制治療,並視其案發當時識別能力有無喪失或減弱,以供辦案參考依據。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獨家〉「ㄚㄣㄥㄤㄨ」注音養生 消黑眼圈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全身痠痛,卻找不出原因,常常被歸於是自律神經失調,現在有老師,專門開課教「注音養生」,上課內容其實很簡單,只要唸注音就好,持續發音15秒,透過唸注音達到內臟共振,刺激器官,提高負交感神經,放鬆心情;像是如果睡不好、黑眼圈重、痘痘臉,甚至便秘、減肥,都能透過注音符號發音解決。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劉吉豐:「來發『ㄚ』的音,『ㄚ』。」

有沒有看錯?研究所上課,竟然教注音。劉吉豐:「『ㄥ』,假如你有點便秘的習慣,或是你想要讓體重不要那麼重,就發『ㄥ』。」

注音跟便秘也有關係?不要懷疑,這堂課上的其實是中醫,老師還有圖解,靠「ㄚㄣㄥㄤㄨ」5個注音,舒緩身體不適,對照人體器官,「ㄚ」是肝臟,養氣血,「ㄣ」是心臟,「ㄥ」是脾臟,減緩痠痛,「ㄤ」是肺臟,「ㄨ」則是腎臟。

尤其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晚上睡不好,發「ㄚ」跟「ㄣ」,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想促進代謝,多發「ㄥ」的音,如果是痘痘臉,就發「ㄨ」跟「ㄤ」,調理腎臟、肺臟。

劉吉豐:「『ㄤ』的時候,發現手好像在震動,那其實就是一個共振,共振會產生能量,能量去激發肺這個臟器,肺它能夠排毒。」

發音也能養生紓壓,真的嗎?實際拿「自律神經檢測儀」來檢測,現在來夾住右手,還沒發音前,交感神經228.01,副交感22.67,持續「ㄚ」個15秒,副交感數據,飆高到262.08,數字提升,表示精神放鬆。

學生:「『ㄚ』的時候很大聲,就會有共振的感覺,做這個檢查看得出來,可是平常沒在做這個檢查,只是平常的養生啦。」

注音養生原理等同於音療,靠音樂紓壓,只是注音用的是自己的聲音,不只主觀上難感受,發音也要標準,要是「大舌頭」,恐怕效果沒想像那麼好。

厭食暴食症 好發青少年

受到瘦才是美的觀念影響,厭食症已經成為女性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醫師表示,有飲食問題的病患中 ,厭食症大約佔了百分之十到十五,暴食症約佔三分之一,門診病例曾經發現,有年僅十歲學童,就罹患厭食症,醫師提醒,厭食症即使沒有致死,患者常合併有骨質疏鬆、腸胃機能失調、憂鬱症、甚至自殺等,許多個案都因此輟學,提醒厭食症並非無法治療,及早發現治療,可以減少疾病對身體的嚴重傷害。(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說,厭食症是年輕女性十分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在台灣也越來越常見,而患者的身體質量BMI小於17.5,就應該懷疑可能有厭食症,有的甚至低10到的極端值,而門診病例,飲食問題的病

患,厭食症病患約佔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暴食症約佔三分之一,甚至還有將近一半的病患,是屬於非典型的厭食或暴食,門診也發現有病患,出現所謂的嚼吐症,明明很想吃東西,不過食物經過嘴巴嚼一嚼就會吐出來,最近門診病例,就有好幾個個案,是高中少女明明體重正常,卻還不斷減重,結果身高一百六十公分,體重只剩下38公斤,經過門診治療及家人的支持,才逐漸恢復正常體重。

醫師表示,厭食症的後遺症,即使沒有致死,患者也常合併骨質疏鬆、腸胃機能失調、全身倦怠、水腫、憂鬱症、甚至自殺,許多個案甚至因此輟學、無法工作。而厭食症與暴食症的好發年紀,大多都是在青少年到三十歲間,厭食症病患中,曾經有過十歲學童,就有厭食症狀,至於暴食症大多發病年紀在高中或大學生,提醒預防厭食、暴食症,只要體重正常,就不要輕易減重,另外減重也要均衡飲食,而不是用斷食、節食等強烈的手段減肥,容易發生問題。

全身不舒服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健康達人系列報導(24)(中央社記者李雅琳台北15日電)「我全身不舒服,卻找不出病因,怎麼辦?」如果常覺得頭暈、睡不好、手腳無力,看遍醫院各科,症狀卻沒改善,開業精神科醫師林耿立提醒,這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一詞近來常出現在媒體版面,傳出名嘴馬西屏、藝人楊丞琳都為此所苦;許多人從頭到腳病痛不斷,學業、工作、家庭、人際關係受影響,痛苦難以言喻,最後到精神科求診,才知問題所在。

林耿立說,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顧名思義就是「獨立自主而無法以意志控制的神經」,例如心跳頻率、腸胃蠕動等,就是靠自律神經系統控管;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就像油門和煞車,對體內器官進行調控,但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兩者就會失去平衡,也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林耿立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名,而是症狀的統稱,醫學上應稱為「精神官能症」,較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悶、心悸、頭痛、頭暈、噁心想吐、腹瀉、皮膚發癢、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喉嚨有異物感、手腳無力或發麻等。

為何會自律神經失調?林耿立表示,大多是長期的慢性壓力造成,但女性因為荷爾蒙因素,求診比例較高,像是生理期來臨前,會出現胸悶、心慌、煩躁不安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另外,遺傳也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之一。

林耿立說,透過心律變異(HRV)的量表與儀器檢測,如確診為自律神經失調,治療上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藥物治療,幫助血清素增加,因為當一個人感受到壓力時,血清素濃度會降低,而血清素可使人在面對壓力時較不煩躁、慌亂、緊張;另一種方式則是心理諮商,透過學習冥想和放鬆技巧,保持情緒穩定。

心理諮商和藥物治療可以並行,也可依個人需要加以選擇;林耿立說,一般來說,75%的患者透過藥物治療,約3週後可治癒;心理諮商的效果會慢一些,但復發機率較低。

如何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由於現代人的壓力來源很多,有時很難避免,林耿立建議,可從飲食、作息、運動方面著手,多補充魚油、蔬菜、香蕉、每天至少喝3000CC的水,加上適度運動和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用花大錢就有成效。

林耿立說,根據統計,一個人一生中約有75%到80%機率出現自律神經失調,但由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元,造成許多患者跑遍各大醫院還是找不出病因,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怪病;等到醫師建議應到精神科諮詢時,患者卻感到抗拒,又延誤了治療時機,除了在求診過程中耗費許多金錢、時間,更感到身心俱疲。

林耿立表示,有名患者因腸胃不適,今年以來已就醫約70次,轉介到精神科才獲得改善;也有個案曾花新台幣20多萬元進行各項檢查,最後才在精神科找到問題。他提醒,自律神經失調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對它有所認識,並藉由醫師完整的評估與診斷,才能真正對症下藥,避免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窘境。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自律神經失調 解放壓力鍋吧

案例一:甲女士是位勤勞婦女,照顧家庭,平日還去當志工。

近年來她斷斷續續頭昏眼花、胸口緊、坐立難安,人明明就很累,躺到床上卻翻來翻去不能睡、食欲差、全身痠軟不適,後來連家事都做不來。醫院檢查卻說沒問題,推斷為「自律神經失調」。

案例二:乙先生最近因為股票大跌,在等待時機還是果斷脫手間煩心不已;由於家中除一般開支,按月也要繳貸款,父親又生重病,時常接到醫院病危通知。

有幾次乙先生坐車或電梯時,突然頭昏、呼吸不順、心悸、坐立不安、手腳發麻。急忙檢查,判定「自律神經失調」。

案例三:丙小姐從小個性敏感內向,在意他人眼光,有意見也不太會表達。

進入職場後,老闆脾氣不好常罵人,被同事欺負也不敢說。壓力不斷累積下,她逐漸出現胸悶、心悸、腸胃不適、煩躁、失眠等症狀。至醫院檢查後,評估也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分為生理性與心因性,甲女士即是生理性引起的案例,她雖有許多不適症狀,但只要能針對病因,藥物治療反應佳。若拖延治療,或想靠自己意志力痊癒,讓病情可能惡化,反而併發高血壓等慢性病。

乙先生及丙小姐為心因性自律神經失調案例,因情緒困擾引起身體不適,藥物只能「控制」情緒,要心理探索才能協助解決問題。

 


現代社會有許多有形無形的壓力及考驗,若都以自律神經失調解讀,如同把人類物化成機器性的電氣線路,過度簡化了人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甲女士針對病根,病情逐步改善,每天只需幾顆藥,正在討論停藥中。釐清乙先生問題後,建議他減少壓力,適度處理掉股票,實行簡單生活,再輔以藥物,現已不用回診。

傾聽丙小姐的困擾後,鼓勵她別太在意他人眼光,要學習正面理性的表達自己,幾周下來症狀也已改善;但她深藏內心的敏感不安,則建議她深度心理治療。與醫師一同探究病根,雖說短期是耗時辛苦的,但長期療效將會更好。

自律神經

也可稱成自主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系統。

一般情況下,自律神經系統會依照人體需求自行調控,如運動時心率加速、瞳孔擴大,休息時心率減緩、瞳孔縮小等。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能說就是生病了,它是一系列症狀的匯總性說法,或者說是身體的整體反應。如一位很少上台的人,會非常緊張,出現頭痛、胸悶、心悸、手抖、冒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現象。

自律神經失調病因很多,大致可歸類生理性及心因性兩大類。

早產兒成年精神疾病風險高

研究今天指出,早產兒日後罹患嚴重精神疾病的風險遠高於足月寶寶,像是精神病、躁鬱症憂鬱症,其中躁鬱症的風險更高達七‧四倍。

英國和瑞典科學家發現,不到卅二周出生的早產寶寶,長到十六歲以上,因精神疾病送院的機率是足月寶寶的三倍。

研究人員認為,風險增加可能和四十周懷孕足月期以前出生寶寶,細微卻重要的大腦生長差異有關。

各種疾病的風險也不一,卅二周以前出生的早產兒,精神病風險是足月寶寶的二‧五倍,嚴重憂鬱症是三倍,躁鬱症則是七‧四倍。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King’sCollegeLondon’sInstituteofPsychiatry)的諾薩提(ChiaraNosarti)領導這項研究,他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早產和精神疾病有非常強烈的關聯性」。

研究人員分析瑞典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一百卅萬筆醫療紀錄,研究發表在「一般精神病學彙刊」(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

暴食症、厭食症常有合併現象 飲食疾病應及早治療

暴食症厭食症都是心理相關的精神疾患,主要症狀是在短時間內反覆無法自控的大量進食,以及禁食、催吐或濫用瀉劑等所謂的代償行為,以避免體重的上升。患者可以在兩個小時,甚至一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吃下平常人可能要分三、四餐以上才能吃完的食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指出,其實,有大約ㄧ半的厭食症患者也可能會合併有暴食的行為,許多暴食症患者所描述的病史也曾有個階段完全符合厭食症的診斷。

厭食症、暴食症除了可能共有症狀外,厭食症與暴食症患者有個共同的心理特徵,就是對於體重與體型的高度敏感,甚至整個人的自我價值都取決於自己的體重或外觀。也因為如此,厭食症與暴食症被歸入精神疾患的範疇,並且與一些症狀比較輕微或不典型的飲食行為問題,共同歸類為「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s)。

陳冠宇說,飲食疾患的成因十分複雜,遺傳基因、人格特質、家庭互動的特徵、社會文化的因素,都與飲食疾患的發病與維持有關。而其治療的方式,也因個別狀況的不同,可以從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與家庭治療等不同的方向來切入,甚至合併不同的方式。

最後陳冠宇主任也提醒,若越早進行治療,越能夠持續治療的患者,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呼籲有這方面困擾的患者與其家屬,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必能減少這種心理身體的問題,變成個人或家庭長期的困擾。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明星激烈減重易傷身 甲殼素助擺脫脂肪

藝人在螢光幕前看起來光鮮亮麗,尤其鏡頭前個個身材窈窕玲瓏有致,其實都要拜不斷控制體重之賜,所以,減重可以說是明星藝人的例行功課,但是,也經常會傳出許多誇張錯誤的減肥方法,包括服用興奮劑、含有甲基安非他命等禁藥、吃貓食(木天蓼)、斷食、催吐和吃蛔蟲卵等,看似可以抑制食慾,加速新陳代謝,減少脂肪堆積,實際上卻是會對身體造成重大危害的劇烈減重方式。

許多明星嘗試誇張錯誤的減肥方法,可能造成身體危害。透過服用興奮劑、禁藥減重和含有木天蓼成分貓食的民眾,雖然可以抑制食慾,加速新陳代謝,但是卻容易造成體力消耗太快、精神異常興奮、出現情緒不穩定和暴力行為,甚至容易對肝臟、心臟、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更嚴重者可能會引發腎衰竭,有致命危險。至於斷食、催吐則容易損害腸胃功能,產生厭食症暴食症等飲食障礙,以及憂鬱病症。在消化道中飼養蛔蟲則可能引起腸道、膽管及胰臟管道阻塞,一旦蛔蟲入侵肺部,嚴重時會引起併發症而死亡。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作息紊亂,難以建立規律的運動和生活習慣,加上三餐老是在外,自然很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甚至逐漸演變成肥胖問題。如果平時沒有時間運動,又沒有辦法注意均衡飲食的人,不妨適度透過攝取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同時能抑制脂肪的保健食品。目前類似成份包括益生菌、纖維素,以及酵素等,此外,還有生技業者新研究出由甲殼素和黃金蟲草提煉而成的「幾丁聚醣」新複合式保健食品可選擇。

日本有學者曾經進行甲殼素的研究,結果發現實驗者在連續服用甲殼素食品4個星期後,血液中的膽固醇總量大幅降低,且對腎功能衰竭的病患產生了許多正面的影響。另外,其他國外研究也顯示甲殼素不僅具有溶解且吸附血脂肪、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功用,阻止油脂在消化道中被吸收,還具有抗氧化的能力等。

另外,以甲殼素加上黃金蟲草提煉而成「幾丁聚醣」,內含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醣體、抗氧化物質、12 種維生素、17種以上的微量元素及18種胺基酸,有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甩開過多脂肪和身體毒素。

根據台灣健康減重推廣協會的建議,維持健康是減重的核心,由於造成每個人肥胖的原因不盡相同,減重前仍應先做健康檢查,再針對個人的情況,選擇較合適的減重方式。

不過,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肥胖,平日均應保持均衡的飲食,把握低油脂、低熱量、高纖維的飲食原則,並透過適當的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身體正確的新陳代謝機制,才能健康「享瘦」。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千憂解抗憂鬱 近六成服用後緩解

部分癌患化療後,身體常常感覺疼痛。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抗憂鬱症藥物「千憂解」可舒緩化療引起的疼痛,百分之五十九的患者用藥後疼痛現象大為改善。這是首次發現有藥物可舒解這種疼痛。

有些化療藥物會造成周邊神經受到損害,約有三成患者使用化療藥物後在腳趾、足部、手指、手部等部位出現刺痛,這種刺痛感覺很不舒服,過去研究顯示,沒有方法可治療、舒緩這類疼痛。

這項最新研究發表於本周所舉行的臨床腫瘤科醫學會年會。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團隊以兩百三十一位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都因接受化療而產生神經疼痛症狀。研究人員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安慰劑,另一組使用千憂解,連續用藥五周,研究人員每星期都會詢問患者疼痛程度有無好轉。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千憂解患者中,有百分之五十九的人疼痛症狀大為改善,而使用安慰劑的患者只有百分之三十九症狀獲得紓解。

以前有研究發現,千憂解可幫助舒緩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疼痛,研究認為,可能是這類抗憂鬱劑會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進而干擾大腦疼痛訊號。

研究人員認為,化療引起的疼痛過於強烈,患者便無法完成療程,若有方法可改善周邊神經疼痛症狀,患者就可以繼續接受治療,且不用一直承受化療引起的神經疼痛副作用。另外,治療周邊神經疼痛也能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冷漠無趣? 英國新書爆:威廉王子朋友不喜歡凱特

英國凱特王妃自去年嫁給威廉王子後,一舉一動都成為媒體的焦點,不過日前一本即將出版的新出卻大爆,凱特王妃的真面目其實是「冷漠、嚴肅又無趣」的人,就連威廉身旁的朋友都不喜歡她!

美國雜誌《in Touch》日前專訪傳記《威廉王子:未來國王》(Prince William:The Man Who Will Be King)的作者潘妮,潘妮在書中指出,自己初次見到凱特時,她衣著邋遢,與鏡頭前的形象有出入。

潘妮表示,威廉的朋友都不喜歡凱特,甚至很多人都批評她有厭食症,更指威廉遲遲不娶她為妻的背後原因:威廉懷疑自己「是否能只愛一個女人」;潘尼也表示,書中所有訪問的對象都經過威廉的同意,描繪兩人從交往初期到結婚後的近況。

另外,書中也提到,凱特對於自己的公眾形象很憂慮,想生下皇室繼承人但卻可能不孕,儘管威廉努力逗她開心,但她仍無法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43公斤嫌太胖 美厭食症舞者求醫

有許多愛美女性,會透過節食的方式來維持身材,但是在美國卻有一名女性舞者,170公分的身高只有43公斤,但是她仍然覺得自己太胖太醜,除了靠不斷運動來瘦身,還拒絕吃任何含有脂肪的食物,只敢吃燕麥片得了所謂了「厭食症」,我們來看看這位女孩,如何在醫生的幫助下對抗她的厭食症

厭食症患者愛崔安:「我叫愛崔安今年21歲,我是賭城式歌舞劇的舞者,舞蹈是我的一切,我的生命。」

舞台上的愛崔安賣力地跳舞,但觀眾注意她不是因為她表現精彩,而是她太瘦了,愛崔安身高170公分,體重卻只有43公斤,明明瘦得皮包骨,她卻覺得自己胖得很噁心。

厭食症患者愛崔安:「我照鏡子,覺得自己又肥又噁心,我的腿好多贅肉,這裡也好多贅肉,這裡還有游泳圈,我只想用東西,把自己遮起來。」

拒絕吃進脂肪,愛崔安每天只吃兩餐而且都是吃燕麥片,還不斷運動燃燒原本就不夠的熱量,再這樣下去,她不只失去體重還可能失去工作。

舞團老闆:「我們很久以前就談過了,我說要看到妳每週都有進展,但我們沒看到,妳沒有進展,若妳沒有進展,我們只好請妳離開舞台。」

在舞團老闆的堅持下,愛崔安接受第一次飲食失調治療。飲食失調治療師:「她嚴重過輕,她的肌肉結構很差,我檢查她的腹部時,那裡幾乎是凹陷的,顯然她整個腹壁的,肌肉結構流失。」

缺乏脂肪,讓她的大腦沒辦法正常運作,生理期再也沒來過,但愛崔安卻長期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營養師賓娜:「第一次和愛崔安見面時,我幫她測身體組成,量體脂率,結果很嚇,妳這個年紀,正常的體脂率是18%到25%,猜猜妳是多少。」愛崔安:「我不知道。」

再不攝取脂肪,愛崔安的肌肉會不斷流失,營養師協助愛崔安,展開6個星期的增重大作戰。營養師:「你準備好要吃點脆片了嗎?」愛崔安:「嗯。」營養師:「你喜歡嗎?」愛崔安:「不喜歡。」

除了慢慢攝取脂肪,也展開家庭療程,了解愛崔安得到厭食症的原因。愛崔安的母親:「我不知道妳是否清楚,但我在愛崔安這個年紀時有厭食症。」

原來是媽媽對體重的嚴格要求,讓愛崔安從小就對脂肪有莫名的恐懼,正視厭食的心理因素,下一個療程透過身體描繪,讓愛崔安看清自己身體真正的樣貌。醫生:「妳的飲食失調,讓妳看到粉紅色,但橘色才是真實,很震驚吧,是啊,愛崔安這才是其她人看到的。」

透過飲食和心理治療,愛崔安慢慢恢復健康,雖然失去跳舞的工作,但她堅持治療目前成功增胖2.7公斤。

健康就是美 Vogue禁用紙片人、嫩模

引領國際時尚潮流的《Vogue時尚》雜誌在全球的19種版本主編5月3日共同承諾,為扭轉時尚圈偏愛瘦削體型模特兒的趨勢,未來將只聘用「健康」的模特兒,並且禁用16歲以下嫩模及身型過瘦的紙片模特兒。

《Vogue時尚》雜誌在全球的19位主編達成共識,包括不刻意使用16歲以下,或患有厭食症的模特兒;告知經紀公司不要安排未成年模特兒;未來將要求攝影師及導演,於拍攝照片、廣告及時裝展前,先檢查模特兒的身份證件。

母公司「康迪納仕國際集團」董事長紐豪斯(Jonathan Newhouse)表示,《Vogue時尚》認為健康就是美,他希望登上本雜誌的模特兒都接受良好照顧,且能夠反映出公司推崇健康模特兒的理念。

《Vogue時尚》最快在今年的6月號開始,就會啟用新的選模標準,包括美國版總編輯溫圖爾(Anna Wintour),以及曾在2010年全版刊出10歲幼模照片,而引起軒然巨波的巴黎版總編輯阿爾特(Emmanuelle Alt),也都同意這項協定。

作為國際時尚媒體中的領潮流者之一,《Vogue時尚》近年來不時受到批評,因為該雜誌的許多版本經常選用未成年的模特。現在《Vogue時尚》全球的主編共同的聲明也意味著該雜誌的改變。

《Vogue時尚》除了禁用紙片人及嫩模外,也鼓勵「健康的後台工作條件」,包括食物選項,也會鼓勵時裝設計師考量「小到不切實際的(服裝)設計後果,這等於是在鼓勵使用紙片模特兒。」

模特兒的健康、特別是體重,近年來頻頻成為時尚界的話題,少女為求模特般的身材而百般摧殘自己的身體健康,患上厭食症甚至因此送命,這樣的案例時有所聞;而其他因為不健康飲食導致的各種健康問題更多。特別在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名模特先後因飲食失調併發症而喪生,由此把全球的目光聚焦在模特的體重和身材。

2006年9月的馬德里時裝周,率先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規定身體質量指數(BMI)未達18不准走秀。2006年底,意大利政府和時尚圈簽下自律宣言,要模特兒出示健康證明方可登台,並要業界禁用16歲以下嫩模。

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在2007年通過非強制性提案,鼓勵紐約、倫敦時裝周的設計師簽署同意書,不使用16歲以下的模特兒。

以色列則在今年3月創下全球先例,立法禁止業界使用太瘦的模特兒,但是時裝展示活動上,還是經常可見皮包骨的模特兒,它扭曲了美的標準,年輕人又特別容易被影響。

宮澤理惠驚爆離婚 3年婚姻告吹

日本女星宮澤理惠情路坎坷,2009年終於嫁人生女,沒想到才短短3年就觸礁,日本媒體報導說,這幾年她把工作放第1位,夫妻2人早就各過各的了,而宮澤理惠則透過事務所發表聲明,承認正在進行離婚協議,她說彼此想法諸多不同,覺得彼此很難繼續走下去;不過根據日本演藝圈人士表示,理惠的老公在夏威夷從商,以前就愛勾搭名媛,揣測男方偷吃才是離婚主因。

日本女星宮澤理惠,再傳婚姻觸礁,36歲才終於嫁人生女的她,沒想到過了短短3年就驚傳婚變;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宮澤理惠透過事務所發表聲明,在過往的婚姻生活裡,不斷發生雙方思想的差異,覺得彼此很難繼續走下去。

坦承目前確實在協議離婚,不過根據日本演藝圈人士表示,理惠的老公在夏威夷從商,以前就愛勾搭名媛,揣測男方偷吃才是離婚主因,而回顧宮澤理惠的上一段婚姻,也是無疾而終。

宮澤理惠與相撲選手貴乃花宣布訂婚,2個月後,理惠的經紀公司就對外宣布解除婚約,之後更因自殺傳言與厭食症等負面新聞,使她的演藝生涯一度停滯。

日荷混血的宮澤理惠,在18歲時拍全裸寫真一夕成名,還暢銷155萬本,近幾年宮澤理惠朝實力派女星路線努力,去年還演出大河劇,今年更接下了幾齣舞台劇,似乎只想用工作和女兒,來填補自己得感情生活空缺。

孩子整天掛網看手機 可能非典憂鬱

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講不聽,情緒煩躁、易怒,當心恐是憂鬱症。醫師說,有五成青少年憂鬱症狀不典型,卻常寄情網路來紓解情緒。

一名高一男生,平時個性溫文,但上課常坐不住、不耐煩,不斷檢查書帶了沒,觀察看手機是否有簡訊或未接來電,一小時可重複動作十多次。

這名男生也常反覆問老師自己考幾分,很怕成績不好,同學覺得他是怪咖,不太與他互動。他認為自己不被大家理解,拒絕上學,成天沉溺網路世界,媽媽以為孩子是網路成癮,帶他就醫後,才發現是中度憂鬱症合併強迫症。

台北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多數民眾認為憂鬱症是情緒低落、不吃東西、躲起來不跟人接觸。但青少年憂鬱症狀不典型,卻會表現出發脾氣、叛逆、衝動、煩躁易怒、沉迷網路、專注度不足、不理人,師長不易察覺孩子憂鬱。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也說,「有一半得到憂鬱症青少年,不會呈現典型症狀。」因青少年面對身體劇烈變化,荷爾蒙影響,情緒控制及調適力不如大人,一旦心情未適時紓解,家人沒注意,就可能有憂鬱症。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憂鬱表現有點像躁症,少女常藉由飲食調節情緒。

許正典曾收治一名國二女生,一百五十公分、體重四十多公斤,一開始厭食,三個月體重掉三公斤。後來這女生暴飲暴食,一餐可嗑三個便當,外加一個飯糰,三個月胖八公斤,媽媽一度以為她在生長期,帶到醫院檢查,才知有憂鬱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陳映雪表示,部分青少年憂鬱症,會表現不配合、不甩人、焦慮等症狀,家人可觀察親子相處方式是否突然發生變化,主動關懷陪伴。

許正典說,若孩子跟以前行為有明顯差異,沉迷網路,情緒起伏劇烈,一下有氣無力,一下又變得衝動挑釁、不理人,如持續一個月,家長可尋求學校輔導老師協助或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