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男童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竟衝動把同學推下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你知道小孩子的頑皮有時候並不是他們的錯嗎?台中一名小四的男童,上課時常東看西看,坐都坐不住,甚至會跟同學打架,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小孩;其中,父母也常責備他怎麼事情做都做不好,進而使男童產生易怒且愛哭的情況;直到有一天,他把他的好朋友推下樓梯造成他人傷害之後加上老師的不斷提醒,才帶到醫院就診,竟發現原來是這名男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 常被誤認為是壞小孩 對此,台中慈濟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蕭亦伶指出,許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都是到了很後期才發現有此種症狀。而這種症狀,會讓小孩出現,好動、注意力不足、衝動、粗心等行為,這些行為幾乎擊中了現代社會,父母及老師眼中對壞小孩的定義,所以這些孩子時常會被認為是令人頭透痛的學生! 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在不了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情況下,而對孩子許多「不乖」的行為大感失望,轉而利用打罵教育,認為孩子不乖,就多念多罵多打,就會變乖,但是這樣的方式,反而會讓小孩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進而併發其他情緒障礙,例如,憂鬱症、焦慮症。 怎麼從日常生活中 觀察孩子有此症狀? 蕭亦伶醫師就指出,其實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上對孩子的行為觀察,來判定是否孩子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一、國小低年級:如果孩子活動量比一般小孩來的大,且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也時常玩不到五分鐘,就想找其他種類的玩具玩,且吃飯拖拖拉拉、東摸西摸,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專注力不夠)。 二、國小中年級:到了三四年級時,課堂規範已經出來時,但小朋友還是有坐不住的情況,且老師叮嚀了好幾次還是無法改善(過動的情況)。 三、國小高年級到國中:除了注意力不足的情況產生之外,還有衝動性的行為,像是破壞的現象出現以及人際衝突或人際互動的障礙(衝動性的現象)。 但她也提醒,其實家長們不必過於恐慌,如果孩子雖然常被老師提醒上課沒在聽,不認真,但孩子的功課卻可以維持的很好,表示注意力是足夠的,另外,如孩子人際關係維持得很好的話,表示孩子自控性是良好的。 最後,蕭亦伶醫師呼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每一個都很聰明,但是卻也很敏感,導致接受到挫折的程度,會比一般孩子來的多,因此,希望家長們能夠多多的留意身旁的孩子,以免延誤治療,而讓孩子的心靈產生創傷!

ADHD延誤治療 孩童竟患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喬喬從小是位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上國小後卻因為好動、情緒起伏大的問題常和同學發生衝突,被學校歸為問題學生,再加上因為課業跟不上同學,而漸漸成為班上的邊緣人物;上了國中後更因為情緒低落出現自傷行為,被老師發現才查覺喬喬自小即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因長期未接受治療導致課業無法跟上、人際關係不佳,自信心低落而罹患憂鬱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精神科劉黛玲醫師表示,許多研究皆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有較高的比例未來會合併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呼籲照顧者不可不慎! 不專心、好動 孩子可能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如果孩子不喜歡寫功課、做事拖拖拉拉,上課總是神遊、坐不住等,老是被老師抱怨上課不專心,小心,孩子可能患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劉黛玲醫師表示,目前ADHD的致病原因尚未有定論,但科學證據傾向為基因遺傳,也有研究指出可能與母親懷孕過程中營養不足、早產、抽菸或腦傷等造成,患者主要症狀為過動、衝動及注意力不足。 錯過黃金治療期 焦慮、憂鬱情緒跟著來 劉黛玲醫師補充,臨床上常見許多孩子有注意力不佳及過動的問題,卻容易被家長、老師忽略或是被歸類為頑皮、不認真的壞小孩,不但失去治療的黃金時間、對學習造成影響,甚至可能耽誤孩童的人格發展。她進一步解釋,因為孩子注意力不佳,自然會影響學習效果,即使再努力成績仍是落後同學一大截,久而久之除了失去對學業的自信心,也容易伴隨焦慮、憂鬱等症狀,甚至為了獲得成就感,容易流於不好的行為,好比結交壞朋友、未婚懷孕、沈迷於網路等反社會行為。 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適時給予孩子支持鼓勵 事實上,ADHD孩童若能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搭配適合的行為矯正或藥物治療,ADHD孩童也能有優異的表現!劉醫師表示,美國研究指出,目前ADHD的治療以藥物合併行為治療成果最顯著,但實際是否需要用藥仍視孩子的狀況為主。提醒家長,很多孩子做出不正確行為並非是故意的,家長若遇到小孩有疑似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應尋求專業醫師幫助,並主動瞭解ADHD的正確認知,並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及鼓勵,才有助於ADHD病童的治療效果!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若嚴重影響生活 可配合藥物治療

強迫症如嚴重影響生活,可配合用藥改善。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林育如表示,常見嚴重的強迫症患者,往往發病起來會嚴重影響生活,造成本身以及家人的負擔,生活步調也都易打亂,無法正常生活,通常可配合藥物介入治療。
精神科醫師林育如表示強迫症常用藥包括有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可增加血清在腦中的濃度,減少強迫意念的發生。

心靈MSN/別帶給病人父母壓力

偶爾會有以下對話——
醫師:「你的大腦生病了。」
病人大驚:「憂鬱症不是心靈的疾病嗎?」(然後用雙手在胸口比個心型)
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醫師篤定地說。
「可是我是用心在思考!」病人說。
「如果用刀在你的大腦刺個洞,你還能再思考嗎?」
許多人認為精神疾病是「心靈」、「想法」的問題,常順口對病人說:「你不要想就好了。」這等於說病人意志力薄弱,反而對病人帶來更大傷害。而對於年紀較輕的病人,父母的親朋好友常七嘴八舌地提供教養的建議,意味著如果父母多注意、少給壓力孩子就不會生病了。
這些隱涵著指責父母「應注意、未注意、沒做好」的話,常會讓父母傷心、自責,加深他們的罪惡感。
最鮮明的例子,是在四、五十年前,歐美國家還有不少人認為精神分裂症跟扭曲的家庭互動有關,試圖探究病人小時候在家裡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因為子女發病無助無望的父母,還得面對外界質疑,很難不瀕臨崩潰。
在兒童、青少年累積發生率5%的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症狀,父母教養小孩帶來的壓力,遠超過同年齡、沒有過動症狀小孩的家長。要擔心小孩的閱讀能力、學業成績是否下降,要接來自學校老師、安親班的輔導電話與約談。有時小孩在親友、公婆面前做出「不乖」的行為更是尷尬。
這時,如果有好心的親友團,當著父母面前說:「你們是不是在家裡都沒在教?」「是不是你們吵架影響到小孩?」「不要急著吃藥,要先看看是不是家裡環境或教育方式有什麼問題。」父母這時可能會當場淚崩,或躲回家裡偷偷哭泣了。
的確,父母教養與環境互動,都有可能影響過動症狀的表現,但諸多研究也都證實,過動症跟「基因」與「基因的表現」高度相關。不在教育現場的旁人略帶質疑的話語,常會讓父母含冤莫白。而壓力導致的焦慮、憂鬱,往往會再惡化親子關係,對小孩也沒什麼益處。
現在三、四十歲的父母,普遍有上網能力。小孩有什麼狀況,煩惱的通常是資訊太多,不知道如何取捨。想給父母一些建議,也說不定父母早就在網路上看了上萬字。太多不明就裡的評論,只會讓父母更退縮,更不想跟其他人提到自己的小孩。
對病人父母最有幫助的,應該是「家長團體」吧。身歷其境的家長們一起追求資訊、交流經驗、彼此支持。父母才是第一線面對、處理小孩疾病的主體,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力量,避免在關心的語言中造成傷害。

元氣小子鼓舞營 過動兒大展才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元氣小子鼓舞營」,今(27)日舉辦成果發表會。十五位就讀國中小的孩子,在舞台上賣力跳著律動舞、打擊太鼓。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王明鈺說,技藝本身尋常可見,特別的是,表演者全為過動兒。
王明鈺指出,俗稱「過動」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因為腦部發育成熟度較為遲緩,而有不專心、過動、衝動的特質。除了透過行為治療修正,往往也需要以藥物來活化大腦,增加控制力。面對這群精力旺盛的孩子,幫助他們找到適當的活動,將體力發揮在適當的地方,不單可以減少困擾,更能增加對自己的信心。

一成六學童每天吃洋芋片.含糖飲料

看到洋芋片、薯條、餅乾,孩子們個個都吃得眉開眼笑好不開心,不過仔細看一下熱量及成份標示,最近相當熱賣、也是熱門的團購零食薯條餅乾,一天一盒連續吃上一個星期,就相當於喝下了404克的油脂,相當可怕。
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七成的國小學童,經常吃零食,更有一成六每天都會吃洋芋片、含糖飲料等零食。一般零食都有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高鹽等問題,只要吃上一包,往往就讓一天所需的熱量和油脂甚至鹽分破表,營養師表示,國內學童每3到4個就有一個小胖子,小孩肥胖問題比大人更棘手。
兒福聯盟用食用色素加上檸檬酸和小蘇打粉等,就調配出一杯果汁汽水,這些色素、防腐劑等添加物,醫學上也曾有報導指出,可能會誘發孩童過敏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毛病,營養師呼籲家長盡量以天然新鮮食物取代加工零食,才能讓孩子頭好壯壯。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孩童學習不專心 原因恐是「過敏」引起

小朋友上課不專心,動來動去,很多家長懷疑是不是小寶貝有過動症狀,但其實醫師說,這些症狀可能是「過敏」引起的,醫師建議多運動、均衡飲食,補充魚油或是含有益生菌的乳品,都能遠離過敏。
玩個玩具,東抓西抓,一下揉眼睛,一下抓鼻子,動來動去,就是沒辦法好好坐下來。媽媽擔心是不是小寶貝,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傾向,找上醫生,發現原來兇手是過敏引起。
原來過敏症狀導致小朋友不專心,間接影響學習能力,醫師說想要減緩症狀,得從日常生活當中做起,平時多運動,三餐飲食要吃得均衡,再搭配適量的乳品飲用。
如果家中的小朋友經常流鼻水、打噴嚏,或是有呼吸道問題,可能就有過敏體質,呼籲家長別輕忽,趕走過敏,找回注意力,讓小朋友學習更專心。

園藝治療改善躁鬱症

園藝治療對於躁鬱症患者有幫助。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陳俊霖表示,門診中一名50幾歲的男性躁鬱症患者,患有躁鬱症問題已經陸續有10幾年的時間,病程長也常反覆發作。在接觸到園藝治療後,不僅情緒控制的更加穩定,也從教導他人農作知識的經驗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精神科醫師陳俊霖表示,門診中這名中年男子,有躁鬱症問題已經有10多年時間,有時情緒不好就喝酒,因此染上酗酒習慣,10幾年來陸續因為情緒問題,經常在躁期、鬱期之間反覆,情緒控制差,也易激動,甚至有時會有攻擊他人的行為,常與家人吵架,互動差,甚至跟路人都可以吵起來,產生衝突。
陳醫師表示,患者在接觸到園藝治療後,開始有不同的轉變。他將個人的農業知識分享給其他病友;對於其他認知功能退化,理解力較差的病友幫助很大。慢慢藉由分享過程,開始提升自我信心、能力。

腦中血清素濃度下降患 容易鬱卒、焦慮

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怡慧指出,研究發現當人體腦中的「血清素」濃度下降時,會引起腦中血清素接受體功能失調,可能造成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經前症候群等精神官能異常的疾病,而治療這些疾病用藥,也與提昇腦中血清素濃度有關。
李怡慧指出,血清素是腦中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之一,與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同屬單胺類,是體內酵素將胺基酸轉化而成。目前抗鬱劑在憂鬱症、焦慮症初期的治療成效不錯,6週時約有3至7成個案明顯改善;完全復原有8成以上,只是需2個月到2年,以致一半案例在治療二次後就停止追蹤治療,造成病情的拖延。
李怡慧說,仍有一部分難治的個案:根據成醫2011年至今的數據顯示,即使接受了半年以上的藥物治療,仍有12%的案例覺得療效有限;合併焦慮症、長期憂鬱症者,40%想過停藥問題。
李怡慧表示,成大精神科近年來使用腦誘發電位,讓受試者接受不同音量的聲音刺激,發現對聲音音量改變,較能產生腦部誘發電位反應者,其腦中的血清素運轉體活性較低。
成醫於2010年起也使用「色胺酸耗盡」試驗,以服用無色胺酸的胺基酸奶粉,試驗中樞暫時性的血清素下降時,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副交感神經活性下降,有倦怠及坐立不安感:且基礎期焦慮程度較高者,引發自律神經反應也較明顯,表示非病態性的焦慮特質,是有其生理基礎,且與腦中血清素的活性有關。
李怡慧醫師強調,不管是「音量相依之腦部誘發電位」或「色胺酸耗盡測試」這兩項試驗,已被證實可作為一非侵襲性評估中樞血清素活性的方法,可以運用在臨床及研究上。研究證實當人體腦中血清素下降時,交感神經系統被活化、產生不安、倦怠感;反之,當有疲憊不安感受時,也需注意自己是否已漸漸有血清素缺乏之現象,也可求助專科醫師作進一步評估。

孩子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改善小技巧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時常會出現坐不住、上課東看西看、衝動性動作、看字跳行導致成績不理想等問題產生,而面對這些問題,醫師除了給予藥物治療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透過一些長期的因應對策,才能夠真正的讓小孩子擺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於日常生活上的干擾。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改善 應從三方面下手
對此,台中慈濟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蕭亦伶表示,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必須針對學校、家長、孩子三方面進行溝通,及教導孩子行為上的應對技巧,她從這三方面,提出一些長期的因應對策。
哪些技巧能改善症狀?報你知!
蕭亦伶醫師解釋,孩子的部分,則會教孩子進行一些防止看字跳行、題目看錯的方法。孩子如看字時常會跳行,則會建議簡單的利用手指,看到哪裡就指到哪裡,或是利用紙張蓋住內文,只露出正在看的那一行進行逐行閱讀。而衝動性的部分,則會建議,孩子要做一些動作之前,希望能夠暫停三秒,冷靜一下,也許就能減少許多衝動性的行為產生。
其中,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會因為父母不諒解,對孩子使出打罵教育,這些方式都會造成孩子自信心的傷害。因此,會建議父母列表格,紀錄一天孩子做了哪一些好事,哪些原本的壞習慣逐漸改善了,這些資料都有助於父母能夠真正的看到孩子的進步,而不是都沉浸在「我的孩子總是不夠好」的負面思想裡,又加倍的責備孩子,造成孩子心靈受傷。
而學校方面,則希望家長與老師進行溝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朋友,教室座位的安排,老師為了避免這些孩子吵到其他同學,便會把座位安排到最後面,甚至最角落,但則建議,反而希望能把這些孩子安排到前排中間的座位,一方面減少週遭過多的環境刺激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讓老師較常提醒孩童的專心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師還可以讓這些小孩當小老師,可藉由發作業簿或考卷等理由,讓孩子起來活動,更可以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多稱讚孩童 有助症狀改善更快
最後,蕭亦伶醫師尤其呼籲,這些孩子,時常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導致成績不好、粗心、交代事情時常忘記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讓孩子被老師或父母親責罵,進而產生易怒、愛哭,或自暴自棄的情況;因此,除利用藥物治療,更重要的是,希望家長及老師可以用鼓勵的方式,細心觀察孩子的進步,找到孩子的優點,反而會讓孩子更有信心,有利於症狀的改善!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耳癢別亂掏 醫師:小心感染

「耳朵癢就掏耳朵」,觀念不對哦!桃園市聖保祿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曾怡凡說,「不要亂挖耳朵就是最重要的保養」,因為掏耳工具可能沒有消毒、反覆使用,成為細菌傳播媒介,別貪圖一時方便,才能免於耳朵感染。
65歲的張先生,長年游泳健身,最近深受耳朵癢困擾,隨身棉花棒、耳耙子不離手,他求助曾怡凡,檢查才發現是掏耳朵掏得太厲害引發感染。曾怡凡發現,天氣熱、游泳戲水的人變多,類似張先生耳朵發癢就醫的人數也增加。
耳朵癢的原因,包括慢性外耳道發炎,還有神經性耳癢症,可能自律神經失調,形成病人不自覺挖耳朵習慣,也因頻繁挖耳朵,造成耳道慢性發炎。
年紀較大、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季節交換時,也會容易耳朵癢,一般人習慣用棉花棒、耳耙子掏耳朵,往往短暫緩解耳朵癢感覺,卻無法完全改善,主因是耳道只要輕微刺激,充血就會有發癢感覺,重者會痛。
「耳朵健康最主要靠平時保養」,曾怡凡表示,不要亂挖耳朵是最重要的保養,耳道代謝物正常不會造成阻塞,所以掏耳朵沒有絕對必要,反而使用髮夾、筆蓋等不當工具,因附著的細菌會造成耳道感染。
「保持耳朵乾燥」,洗澡或游泳後,最好將耳道弄乾,一般棉花棒並非無菌,不推薦使用,反而容易將耳垢推入深處,無法自然排出,最好方法是用吹風機,從遠處吹入耳朵,吹乾頭髮時順便將耳朵吹乾。
曾怡凡提醒,許多男性理髮時喜歡接受掏耳朵額外服務,但「最好避免」,非專業人員幫忙掏耳朵,往往工具沒有消毒、多次使用,形成細菌感染,不要貪圖一時方便才能避免耳朵感染。一旦發現耳朵不正常分泌物或感覺阻塞,最好找耳鼻喉科診治。

過動症不治療 1/3孩子恐出現情緒障礙

依依學習時經常發呆恍神,別人跟她講話時,也好像沒有注意聽,不僅學習狀況差,人際關係也不好,久而久之她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覺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惹別人生氣,所以總是悶悶不樂,家人覺得不對勁帶她就醫才發現依依罹患了憂鬱症。台中慈濟醫院心智科蕭亦伶醫師表示,依依這樣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約有1/3的病患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如:憂鬱症),甚至形成物質濫用、未婚懷孕等反社會行為的比例也會比一般孩子高。
國內約有7-8成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蕭亦伶醫師說明,全世界約有5~12%的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台灣約有7~8%。因為這些孩子的注意力較同年齡缺乏,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沒有辦法專心聽課、考試容易看錯題目,因而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動機變得低落,也就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及念書;此外,這類型孩子因為無法專心,別人跟她講話時好像沒有注意聽,在同儕間便難以得到認同,加上他們衝動性較高,容易與同學發生口角或肢體衝突,導致人際關係也不好。
延誤治療 約1/3的孩子會出現情緒障礙
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這類孩子常受到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們的責備,若沒有接受良好治療,常常會感到挫折、失落,甚至影響自我自信心,進而影響情緒發展。根據國內外研究指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約有一半會出現反抗對立性、1/3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如憂鬱症),而1/4的孩子則會合併學習障礙,甚至在物質或藥物濫用、未婚懷孕、飆車、吸毒等反社會行為的比例上也比一般孩子高。
過動症的孩子只要好好管教就可以,不用吃藥吧?」臨床上看到許多家長排斥用藥,或趁著寒暑假會自行停藥,蕭醫師表示,醫學研究已發現ADHD和大腦內神經物質(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失衡有關,有過動症的孩子大腦額葉活性較低,衝動控制較差,專心及注意力不足,若無即早接受治療,可能會衍生出後續許多情緒和行為問題。故仍建議要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蕭亦伶醫師提醒家長們,過動症孩子的偏差行為並不是故意的,家長應具有耐心、愛心,同時充分了解孩子的疾病,並常常「鼓勵」孩子,除了藥物治療外,同時配合認知行為治療並調整改善學習環境,雙管其下才可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未成年墮胎 憂鬱風險增2倍

一對就讀國一的小情侶意外懷孕,女孩隱瞞到懷胎6個月才前去做產檢,後經雙方父母接納,女孩順利生下嬰兒,14歲小情侶修成正果。這樣的幸運情形相當少見,多數未成年少女懷孕結局都是墮胎;而據國外研究指出,18歲有墮胎經驗的女孩,20至30歲後終生有憂鬱情形,高達一般人的2倍。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蕭美君表示,墮胎不只造成身體傷害,女性在18歲以前,腦部發育尚未完全,若發生墮胎或不好的性行為等急性壓力事件,腦細胞受創傷,會增加往後罹患精神疾病風險。
國內青少女意外懷孕案例有增加趨勢,能圓滿結局的不多。蕭美君指出,國外研究曾分析,18歲以下懷胎7月內拿掉的女孩,終生有憂鬱傾向是一般人的2倍。
蕭美君說,依國外之研究,女孩通常在10多歲墮胎時沒有明顯症狀,到了20至30歲,負面情緒會比一般人多,有時甚至延遲到40歲才開始。這類女性常因為幻想拿掉的孩子來找自己,加重憂鬱情緒,並影響對性與愛的觀念。
這類患有墮胎後症候群(PAS)的患者也會有隱藏版!蕭美君指出,一類是墮胎當下過分緊張,另一類是當下完全不在乎,她強調,外表看似不在乎的少女,同樣是墮胎後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家長應在事發當下就從旁協助少女心理問題。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墮胎後症候群應回溯到孩童時期,臨床上常見問題青少年從兒時開始有注意力不足症候群,常因聽不清楚別人的話而被師長罵、沒自信,造成情緒障礙。
臧汝芬提醒家長,這類兒童到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嚮往自由、逃脫家庭,增加發生性關係機會,也提升墮胎風險,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往後憂鬱情形相對提高。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天氣炎熱 恐使自律神經失調病情加劇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炎熱的天氣,多少會帶給人不舒適,尤其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精神官能症患者,恐更容易影響病情;奇美醫院精神科醫師黃隆正指出,主要是因患者原本就有憂鬱、焦慮等精神困擾,若碰到天氣太熱,就容易促使情緒浮躁,甚至造成睡不好等現象。
臨床上,因天氣太熱導致憂鬱、焦慮等症狀加劇的精神科患者也明顯增加的趨勢;黃隆正說,曾經還有女企業主因工作太忙,沒時間喝水,導致腎結石上身的病例,其實都是因環境變化導致的不適,若置之不理,在惡性循環下,恐導致症狀加劇。
醫師黃隆正進一步說明,因此除了平時應適時補充水分外,也盡量避免在白天高溫時出外活動,尤其是精神科患者最好待在舒適且涼快的地方,晚上也可透過吹冷氣等方式,讓身體達到舒適感,有助於情緒穩定。
但若發現症狀遲遲仍未改善時,則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助,才能有效對症下藥;黃隆正提醒,不管天氣太熱或太冷等,都可能成為患者不適的危險因子,又屬於季節性的病情變化,通常患者都必須比一般人更長的時間調適,因此不可輕忽嚴重性。

失眠哭泣症狀 建議到精神科就診

若出現失眠、焦慮、常哭泣等狀況,精神科醫師建議應到精神科看診諮詢用藥。前台中榮總老年身心科主任卓良珍指出,面對大環境失業率上升、經濟壓力等因素,憂鬱症病患有增加比例。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魯思翁表示,精神疾病的成因複雜,不能簡單歸因於環境改變導致精神科疾病患者增加。台中大里仁愛醫院精神科醫師官達仁表示,最近因大環境不景氣,憂鬱症或失眠來就診的比例多三成。
同時卓大夫診所負責人的卓良珍醫師表示,目前因經濟、失業率上升等因素,在門診中憂鬱症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這些因素會讓壓力荷爾蒙增加,也使免疫力降低,導致許多疾病產生,包括感冒、糖尿病、失眠睡不著、記憶力下降等。但其他精神疾病如躁鬱症、精神分裂,較不會因為大環境變遷而增加。
他說,憂鬱症患者導致自殺率是正常人的八倍,有失眠、常哭泣狀況發生,應在第一時間就到醫院看診用藥,並以喜樂的心面對。
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魯思翁表示,精神疾病產生因素跟生理、環境、心理、體質都有關,失業、經濟壓力、人際問題等可能是導火線,卻不能歸因於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等疾病增加的因素。
他進一步指出,由於民眾對於精神疾病汙名化和錯誤認知,即使出現精神疾病徵兆,也不願意到醫院就診吃藥,反而求助其他錯誤方式,通常民眾到精神科看診,已經是到了狀況嚴重。
魯思翁建議,一但有失眠、哭泣、焦慮等情況,可以到精神科問診及諮詢,精神科醫師會依其專業給予建議,一般憂鬱症用藥約須兩週後才見效,失眠症狀用藥則會在病患服用當天立即見效。但他不建議民眾自行到藥房購買安眠藥,應到精神科就診,聽從醫師給予建議或開立藥物。
官達仁醫師表示,最近因為失業率、經濟壓力憂鬱症患者及失眠患者來就診比例提高約三成,症狀是情緒低落、胃口差、失眠,針對症狀給予抗焦慮、抗憂鬱藥物及輕微助眠劑。他認為,病患須意識到有失眠、憂鬱症狀應來醫院求診治療。

強迫症女伸賊手 ZARA竊衣60餘件

真的是「凍未條」!家住台北市中山區、患有強迫症的黃姓女子(33歲),多次在台北東區百貨專櫃行竊,每次竊得衣物都拿回家整齊擺放,連吊牌都未拆。
警方表示,黃女上月才在東區百貨行竊,本月5日再次伸出第3隻手,大安警分局敦化南路派出所獲報,昨天下午2時許,前往黃女住處搜索,果然發現60餘件包括ZARA、UNIQLO、MANGO、G2000等品牌服飾、包包、鞋子等物。
警方指出,黃女到案向警方哭訴「真的沒有辦法!就是凍未條!」,黃母也不斷求情,警訊後,依竊盜罪嫌函送台北地檢署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