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壓力大注意力缺損 嚼口香糖抗焦慮

歲末年終,也是上班族為業績衝刺的緊張時刻,壓力突然增大,大呼吃不消。根據波仕特線上市調針對台灣2千多位上班族進行壓力指數調查,自認壓力過大的民眾有8成具有「注意力缺損症候群」的問題,其中金融業的注意力缺損狀況最嚴重,每5人就有1人罹患「注意力缺損症」,資訊業則是每3人就有1人,嚴重者還可能因此丟了飯碗。

耕莘醫院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容易產生焦慮現象,導致體內壓力性荷爾蒙分泌上升,讓大腦中的可體松升高,影響人對事物的專注力。

一名在科技廠任職的吳姓工程師表示,自己曾因工作壓力太大,導致專注力下降,有一天操作精密儀器時,不小心掉落雜物碰撞導致精密儀器損毀,害公司瞬間損失近百萬成本,幸好公司並未追究,否則一整年的薪水可能都不夠賠。

此外,調查結果也顯示,在面對工作帶來的高壓時,最受上班族推薦的三大紓壓方式包括:咀嚼口香糖、運動、聽音樂,有近5成上班族會選擇利用咀嚼無糖口香糖幫助紓壓,輕鬆打敗恍神危機。

楊聰財醫師表示,日常生活可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有助減輕焦慮,改善注意力受到焦慮干擾的機會,同時讓腦內α波上升,進而提升專注力。也可以透過運動、聽音樂等方式,幫助減壓進而提升專注力。

平時壓力過大的人,不妨適度利用餐後的黃金10分鐘咀嚼無糖口香糖20分鐘,不但能抒壓,還能增加唾液分泌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平衡口中酸性達成牙齒保健的作用,預防齲齒及牙周病發生。

上班焦慮症增多2成 抗憂鬱劑治療

接近年底了,許多業務人員為了結案做報告,經常熬夜加班趕工,一名王姓女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加上經常加班拼命工作,以致嚴重影響睡眠,一次到門診求助,掛著深深的黑眼圈,竟然哭著說:「我好幾年都沒好好睡了」。不僅如此,她還出現職場心理壓力,「有時同事隨口的一句話都會讓在心裡反覆想:他是不是在說我?我這樣是不是做得不夠好?別人怎麼想?」。

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賴雅文表示,在大環境經濟景氣不佳的影響下,臨床「上班焦慮症」的民眾多增加兩成,而工作壓力倍增,更容易讓人有焦慮症狀。焦慮症的終身盛行率是10%-30%,焦慮症的核心症狀就是長期存在「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越想控制越難控制,伴隨會有坐立不安、感覺疲倦、難以專心或腦袋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繃以及睡眠障礙。

若是焦慮沒有獲得適當治療,之後併發憂鬱症的機率偏高,甚至會有自殺想法。焦慮症的人格特質是缺乏安全感、自我要求高、較難跟人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遇到困難習慣依靠自己、對他人評價敏感、會「活在未來」,習慣將現在的不順跟未來的幸福做連結等。

輕微的焦慮症,可先透過放鬆訓練、有氧運動、均衡飲食以及調整生活作息來改善;當焦慮已經影響到生活或是工作的時候,就需要藥物治療。許多患者會自行服用安眠藥來改善睡眠,但長期只服用安眠藥會容易上癮及造成記憶力退化,可謂治標不治本。

目前針對焦慮症的用藥為抗憂鬱劑,新一代的抗憂鬱劑針對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做調整,副作用較少,且通常僅在服藥初期產生。規則服用兩個月之後症狀通常會有明顯的改善。使用抗憂鬱劑治療焦慮,不僅不會上癮,還能放鬆心情及提高免疫力,有效改善焦慮及失眠症狀,如果你感覺焦慮已經入侵你的生活,可考慮到精神科門診就醫。

長期的焦慮更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恐慌及憂鬱。因為自律神經遍佈全身,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也是千變萬化,頭暈、頭痛、心悸、胸悶、噁心、肌肉緊繃、肩頸痠痛、呼吸困難、喉嚨梗塞、腸胃不適、失眠等,只要身體檢查沒有發現具體的病因(例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正常),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

上班焦慮症增多2成 抗憂鬱劑治療

接近年底了,許多業務人員為了結案做報告,經常熬夜加班趕工,一名王姓女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加上經常加班拼命工作,以致嚴重影響睡眠,一次到門診求助,掛著深深的黑眼圈,竟然哭著說:「我好幾年都沒好好睡了」。不僅如此,她還出現職場心理壓力,「有時同事隨口的一句話都會讓在心裡反覆想:他是不是在說我?我這樣是不是做得不夠好?別人怎麼想?」。

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賴雅文表示,在大環境經濟景氣不佳的影響下,臨床「上班焦慮症」的民眾多增加兩成,而工作壓力倍增,更容易讓人有焦慮症狀。焦慮症的終身盛行率是10%-30%,焦慮症的核心症狀就是長期存在「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越想控制越難控制,伴隨會有坐立不安、感覺疲倦、難以專心或腦袋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繃以及睡眠障礙。

若是焦慮沒有獲得適當治療,之後併發憂鬱症的機率偏高,甚至會有自殺想法。焦慮症的人格特質是缺乏安全感、自我要求高、較難跟人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遇到困難習慣依靠自己、對他人評價敏感、會「活在未來」,習慣將現在的不順跟未來的幸福做連結等。

輕微的焦慮症,可先透過放鬆訓練、有氧運動、均衡飲食以及調整生活作息來改善;當焦慮已經影響到生活或是工作的時候,就需要藥物治療。許多患者會自行服用安眠藥來改善睡眠,但長期只服用安眠藥會容易上癮及造成記憶力退化,可謂治標不治本。

目前針對焦慮症的用藥為抗憂鬱劑,新一代的抗憂鬱劑針對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做調整,副作用較少,且通常僅在服藥初期產生。規則服用兩個月之後症狀通常會有明顯的改善。使用抗憂鬱劑治療焦慮,不僅不會上癮,還能放鬆心情及提高免疫力,有效改善焦慮及失眠症狀,如果你感覺焦慮已經入侵你的生活,可考慮到精神科門診就醫。

長期的焦慮更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恐慌憂鬱。因為自律神經遍佈全身,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也是千變萬化,頭暈、頭痛、心悸、胸悶、噁心、肌肉緊繃、肩頸痠痛、呼吸困難、喉嚨梗塞、腸胃不適、失眠等,只要身體檢查沒有發現具體的病因(例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正常),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週日畏懼隔天上班 小心上班焦慮症上身

起薪低、福利少,大環境景氣欠佳,許多上班族壓力沈重,充滿了無力感,精神科醫師發現,「上班焦慮症」患者明顯多出兩成。長久下來可能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恐慌以及憂鬱症。

33歲王小姐在公司擔任小主管的職務,平日要處理上級交代業務,還需要照顧安撫下屬的情緒,上下夾擊,讓她壓力倍增,不時出現鬱悶易怒、暴躁不耐煩等負面情緒,經常失眠,每次到了週五心情就會變好,但一到週日,一想到要上班,整個人又開始不對勁。

台北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賴雅文表示,王小姐就是典型「上班焦慮症」患者,主要特徵是發生焦慮情緒的時間規律,當工作壓力大或者周日晚上準備週一上班,症狀就變得嚴重。但工作如較輕鬆以及周五準備休假時,症狀顯得輕微。

賴雅文表示,上班焦慮症患者長期存在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越想控制越難控制,伴隨有坐立不安、感覺疲憊、難以專心或是腦袋空白、易怒、肌肉緊繃以及睡眠障礙。

如果沒有妥善治療,長期下來,可能併發憂鬱症,也可能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甚至會有自殺想法。具有焦慮症人格特質的人本來就容易缺乏安全感、自我要求高,較難跟人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通常不太快樂。

賴雅文表示,如果出現輕微的上班焦慮症,可以透過放鬆訓練、有氧運動、均衡飲食以及調整生活作息來改善。如果焦慮症狀已影響到工作或是生活時,就需要請求專業醫師協助,需要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通常規則服藥2個月之後,症狀就會明顯獲得改善。

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幫孩子做情緒管理

如果孩子老是呈現衝動、過動,或是什麼事都等不及,話多、愛插話、沒有耐性等候、亂發脾氣等個性,造成人際關係的障礙,加上注意力不集中,課業一落千丈。此時,就要嚴格懷疑是否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且儘速就醫,把握治療的黃金期,以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就能將過動的症狀控制下來。

至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致病原因為何?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大腦前庭部位的皮質細胞發育較慢,以至於神經傳導物質-dopamine與正腎上線素-Norepinephine分泌不足,使得大腦內細胞之間的訊息無法傳遞,造成孩子對於較複雜的訊息來不及反應。

臧汝芬醫師指出,正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功能的不足,造成部分大腦發展落後,如同是某種程度的發展遲緩狀態,而非單純只是行為問題。 她表示,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因為凡事都很衝動,沒有耐心等候,大家在講話時他就會插嘴,或是搶東西,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人際關係變差。因為受到排擠,孩子會認為大家都不了解他,行為會更加偏差,而且直接影響學業問題,成績一直落後,有些孩子還會因此選擇逃學。

這種情形在家裡,連父母都會覺得難帶,怎麼講都講不聽,對於孩子逐漸失去耐心,選擇用吼、打罵的方式,這樣經年累月下去,孩子會認為他的需要永遠沒有人知道,一直誤會他的意思,長大後容易充滿負面意識,對事情產生敵意與憤怒感,甚至出現「反社會情節」,可能因此誤入歧途。

臧汝芬呼籲家長一定要儘早帶孩子接受診斷與治療,掌握黃金治療期,不要讓孩子持續處在功能不足的狀態,虛度了多年他可以好好發揮原有潛力的時光,而持續累積的挫折感,更讓身心持續發展中的孩子問題愈來愈複雜化。

臧汝芬醫師強調,只要確診孩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就要從藥物與心理輔導「雙管齊下」,愈早對症下藥,孩子累積的敵意相對減少。但是很多家長排斥孩子用藥,擔心長期用藥會「上癮」,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

她表示,傳統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是會噁心、頭痛或腹痛,但是改良版的藥物副作用少很多,而且傳統藥物得照三餐吃藥,孩子在學校很難乖乖用藥,改良版藥物一天只需要吃一次。

臧汝芬醫師說,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給予藥物治療,並不是讓他們吃毒藥,這種藥物已經累積逾50年的醫學驗證報告,長期使用不但不會傷肝、不殘留體內,更不會成癮,以及不會影響發育,只有心臟病不適合用藥而已。

她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是愈早愈好,7歲之前因 為未發育,所以不考慮提早用藥。所以7歲以前建議讓孩子 參加團體治療的活動,也就是7歲前的孩子,應該以行為加 上心理治療為主,7歲以後再合併藥物治療,整體治療效果 較為理想。

對於最近美國發生一位20歲的青少年持槍到校園瘋狂掃射,造成數十位孩子無辜身亡的不幸事件,臧汝芬醫師認為極可能是因為嫌犯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長期行為偏差,又沒有接受治療,才會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

為了讓家中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家長,能夠更加認識這項疾病,臧汝芬醫師將參與三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教講座」,日期分別是12月23日、102年1月13日,以及2月3日下午2:00至4:00,地點在敦南誠品B2,主題分別是「幫孩子做情緒管理」、「家長如何自我情緒管理」、「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醫學研究-藝術創造力也是精神病特質之一

瑞典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創意工作者如作家、舞蹈家及攝影家等較容易出現精神疾病,但換言之,精神疾病往往也蘊含著創造力,若抱持這個觀點,醫治精神疾病患者將可開啟新的方法。

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在研究中指出,作家罹患焦慮、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單極型憂鬱症及濫用藥物的機率都比較高,自殺的機率也高出一般人將近一倍。舞蹈家及攝影師則更可能受苦於躁鬱症

研究顯示,總體而言,從事創意職業人士罹患精神病的情形並不比其他人高,但更易得到厭食症之類的精神疾病,乃至自閉症,研究報告發表於《精神病研究期刊》。

主持研究的奇雅加博士指出,這些發現顯示應該由新的角度來看待精神疾病,某些精神病特質可能是有益,甚至是求之不得的。

舉例來說,自閉症患者擁有設限但強烈的興趣,躁鬱症患者則擁有狂熱的動力,對於成就天才及創造力,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專注力及決心。而精神分裂者的思想離經叛道,有時也能引發最重要的原創性因素,造就經典作品。

奇雅加博士指出,醫師若是能看出病人的疾病有某些現象是有益的,便可以開啟全新的治療方式。醫病雙方必須達成協議,決定哪些症狀該治療,其代價又如何。

民進黨台南市黨部推動「靚彩Women」系列座談

由民進黨台南市黨部、中央黨部婦女發展部合辦之2012「靚彩Women」系列座談-台南場首場,6日在市立文化中心舉行,由腦神經權威醫師蘇春霖主講「女性更年期症候群與自律神經失調」,吸引眾多市民,到場聆聽精彩的身心健康保健之道。

蘇春霖醫師表示,心身症是現代人文明病,根據研究顯示,心身症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2%。心身症是心理壓力、負面情緒的日積月累,造成身體器官的生理疾病,也就是器官產生病變或功能出現障礙,這是真正病痛,不是心理因素作祟而已,須即早就醫治療。

民進黨中央黨部婦女發展部主任陳瑩表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會有出現更年期問題,如何自我了解身體狀況做好調整,需要專業醫師協助,蘇春霖醫師講的內容,勢必對大家保持與如何調整身心愉快會有幫助。

台南市黨部主委蔡旺詮表示,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如何紓壓及保持身心健康,對個人健康相當重要。2012「靚彩Women」系列座談-台南場首場即邀請腦神經權威醫師蘇春霖主講「女性更年期症候群與自律神經失調」,了解更年期多一分,相信大家未來生活會更好。

蔡旺詮表示,民進黨關心民眾身體健康,有健康國民才有強盛的國家,黨部未來將舉辦一系列健康講座,歡迎民眾到場聆聽專業醫師講授保健之道,自我成功保健,不要讓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讓自閉女超越障礙癌母創造奇蹟

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台中市府社會局舉辦身心障礙者表揚大會,獲頒身心障礙者模範家庭獎的陳習珍,本身罹癌,但是為母則強,十餘年來,用心照顧自閉症兼過動的女兒緣小妞,如今小妞不只能自立,還在音樂領域展現才華,陳習珍永不放棄的堅毅母愛,創造了奇蹟,讓主持頒獎的社會局長王秀燕很感動,驅前緊緊擁抱她說,「一切都值得的!」

昨獲頒獎章的有七十八人,他們分別是優秀身心障礙者,模範身心障礙者家庭,及熱心志工,每人背後都有感人故事。在頒獎典禮上,王秀燕推崇他們是用愛揮灑精彩人生,場面溫馨感人。讓天使有舞台,就能激發他們的才華!陳習珍看著寶貝「緣小妞」,應大會邀請上台彈鋼琴表演才藝,臉上盡是驕傲與喜悅。

陳習珍說,誰想得到小妞三歲被醫生判定是亞期伯格症時,連開口叫媽都不會,醫生還殘忍的宣判,小妞一輩子都開不了口。陳習珍回憶走過的心酸路說,「我就是不信命運,硬是要小妞開口叫我媽!」就這樣,陳習珍天天逗弄女兒「叫媽,叫媽」,在女兒六歲時,鐵樹開花了,女兒真的叫出一聲「媽」,讓陳習珍激動的哭了一整天。事後,她還自嘲的說,她叫了女兒六年的媽,終於換得女兒開口叫她一聲媽,代價還真高。就當女兒有了好的開始,老天作弄,陳習珍因為腰痛到昏厥,送醫診斷竟然是罹患脊椎惡性腫瘤。

陳習珍說,那段日子,先生早逝,女兒自閉嚴重,表達情緒的方式之一,就是像魔鬼一樣尖叫,她自己又罹癌,身體虛弱,母女的生活簡直一團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陳習珍說,絕望中,她常會自問誰能拉一她把呢?「只有媽媽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這是陳習珍在絕望中的頓悟,一切只能靠自己。

陳習珍一邊治病,一邊引導女兒發展才華,在彈琴中,小妞找到生命重心,遂能超越障礙,母女相依為命的走過人生谷底,有了今天的希望與樂觀。現在,「緣小妞」是國三學生,自立開朗,偶而還會當媽媽的小幫手,巡迴學校舉辦「與亞斯孩子共舞」研習會,教導師生如何與亞斯孩子相處,讓亞斯孩子能在包容與愛的環境自在成長。

去年,陳習珍更勇敢的創立「台中市亞期伯格症肯納症協進會」,要將自己的生活體驗,提供亞斯家庭做借鏡,陳習珍說」希望他們不要走太多彎路,能早日走出屬於自己的坦途」。

醫院主動關懷 年長者直呼真貼心!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於12月份配合社區關懷據點活動時間,進行四場失智症衛教及極早期失智症篩檢活動,第三場篩檢昨天上午在平林里社區關懷據點舉行,目前共篩出13位有異常的民眾,將安排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讓患者早期接受治療,改善罹病後的生活品質。

雲嘉地區是臺灣人口老化情況最嚴重的縣市,潛在的失智症患者也更多,加上鄉下老人家獨居情況較大都市普遍,若沒有親人隨時在身邊關照,更不易發現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於今年九月成立失智症中心,在神經內科曹汶龍主任的推動下,已陸續舉辦多場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活動,邀請家屬帶病人一起來參加,也積極培訓關懷志工,走入社區發掘極早期患者。

為了擴展失智症早期篩檢的廣度,曹汶龍主任陸續拜會古坑鄉及大林鎮等鄰近鄉鎮首長,說明失智症中心的運作模式及所提供的服務,在古坑鄉長林慧如及大林鎮長黃貞瑜的全力配合下,陸續安排失智症團隊及志工進入社區,舉辦失智症衛教講座。為了方便民眾就診,只要是透過社區志工篩檢出異常的民眾,醫院會主動聯繫預約失智檢查,讓民眾在一天內即可完成檢查及門診,免除來回奔波之苦。90歲的黃阿公平時就會參與社區活動,昨天對於慈濟醫療團隊能來關心老人家的健康,非常感恩。

「失智症從得病到不能走,甚至往生,只有10年的時間,但常常在發病5年後才被發現。若是能早期發現,可以接受治療,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也能爭取時間做自己想做事。」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心理師許秋田,在每一場篩檢活動中,以簡單的用語向阿公、阿嬤們介紹何謂失智症。

許秋田表示,目前臺灣的醫院大多只做失智症治療,至於早期篩檢及晚期的安養,則較不被重視,因此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決定走入社區,找出早期患者,給予治療、陪伴,而不只是在醫院等病人來,日後更希望能設計出良好的安養環境,讓晚期失智患者能活得有尊嚴。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徐仁國懷星夢 瘋狂催吐患厭食症

徐仁國因為主演了熱門韓劇《請回答1997》爆紅南韓演藝圈,不過他日前卻自曝為了圓當歌手的明星夢,曾瘋狂催吐減肥,導致最後竟然得了厭食症,也間接傷害了聲帶。

180公分的徐仁國最重體重曾多達86公斤,一心想當歌手的他對自己歌藝頗有自信,卻因為龐大身軀讓他參加JYP等多場選秀活動都不幸落敗。最後徐仁國竟然採取激烈的「催吐法」來瘦身,不僅得了厭食症,也傷害了聲帶。

後來徐仁國調養身體,讓自己瘦得更健康後,當初參加Mnet選秀節目《韓國偶像》以懸殊的投票率脫穎而出,成為《韓國偶像》的首季冠軍。連性感天后李孝利都曾在徐仁國表演結束後,特別發短簡訊鼓勵他說:「雖然感覺上你有點緊張,但我相信你一定會表現越來越好的。」《請回答1997》 12月將於channel M全台獨家首播。

青少年過度飲食 吸毒風險警訊

美國研究今天指出,有狂食症(binge eating)在內等過度飲食問題的兒童與青少年,吸食大麻與其他毒品的可能性較高。

研究報告指出,狂食症也與較高的憂鬱症、體重過重或肥胖風險相關。狂食症定義是失去控制的反覆過度飲食,但與暴食症的差別在於,狂食症沒有催吐等代償現象。

研究發表在「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月刊」(Archives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研究主筆、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Hospital)的桑尼維(Kendrin Sonneville)說:「醫師與父母應注意青少年間頗為普遍的過度飲食與狂食問題,這些問題恐暴露出青少年吸毒風險的警訊。」

「我們愈早發現誰有較高風險,愈能避免這些族群開始使用毒品。」

這類型研究並非證實某項行為會導致另種行為,而是這項行為可能是另項行為風險提高的警訊。

研究對象為1萬6882名9歲至15歲青少年,研究發現,問卷調查中有過度進食傾向的青少年,吸食大麻或其他毒品的機率高出2.7倍,有狂食問題的青少年則高出1.9倍。

憂失業沒年終! 失眠求診多2成

您有失眠的問題嗎?小心可能是上班焦慮症,有醫師發現因為年底快到了,很多人擔心領不到年終或失業,最近來求診的病患多了兩成,如果長期失眠會影響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憂鬱症。

您會有失眠的問題嗎?如果有,小心可能得到上班焦慮症,因為工作壓力影響,睡前擔心太多事情,導致睡眠品質受到影響,精神科醫師發現因為年底快到了,很多人擔心領不到年終或失業,來求診的人多了兩成,這樣長久下來還會影響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憂鬱症。

翻來翻去,想要一覺到天亮,怎麼這麼困難,精神科醫師發現年底將近,最近來求診的上班族多了兩成,擔心可能是經濟不景氣,加上工作壓力影響,很多人上班族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動不動就摔瓶子、砸電話,容易生氣動怒,注意力開始下降,也容易疲倦,尤其星期日晚上和週一早上焦慮的情況最明顯。

上班焦慮症可能已經讓你的自律神經開始失調,影響睡眠不夠還會影響壽命,如果真的覺得上班讓你想逃,可以在辦公室深呼吸,做簡單的肩頸按摩,如果嚴重可能就得就醫,靠藥物幫助減輕症狀,否則為五斗米折腰,可能也因此減少壽命。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關懷失智症 台日音樂家週日演出

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音樂會,邀請到日籍指揮家德岡直樹、小提琴演奏家許恕藍、鋼琴演奏家葉綠娜、大提琴演奏家呂超倫等國內外知名音樂家,週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攜手演出,期望透過音樂藝術,讓更多人關心失智症

台南市長賴清德、日籍指揮家德岡直樹、小提琴家許恕藍等人昨聯手為這場「感恩、回饋」慈善音樂會代言,邀請大家共同參與十二月九日(週日)下午三點半的音樂會演出。

本身為醫師的賴清德表示,台南已邁入高齡社會,老年失智人口比例漸增,失智問題不容忽視。失智症有十大症狀,個人及家屬勿輕忽失智症狀,錯失治療時機。

他說,失智症原因可能是早發性,也可能因慢性疾病引起,例如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等,可透過定期服藥、接受治療來預防。

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游雪娟表示,這場音樂會除德岡直樹、許恕藍外,包括鋼琴演奏家葉綠娜、大提琴演奏家呂超倫、黃盟傑、蕭任峰、王自強等國內音樂家,以及大成國中音樂班管絃樂團、聖功女中天使媽媽合唱團攜手演出。

家人陪伴戒菸 憂鬱患者病情不會加重

廿多歲男性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家人支持下去工作、上健身房,分散注意力,同時限制買菸的零用錢,四個月後戒菸成功。醫師表示,很多人都認為,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和躁鬱症患者戒菸反而會加重病情,但實際上並不會。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郭斐然說,精神病和憂鬱症患者,傳統精神科觀念會覺得戒菸很困難,認為戒菸會加重病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由於抽菸對身體不好,會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致死因素,仍然要力勸戒菸。

郭斐然說,精神病和憂鬱症患者要戒菸,時間大約要十二周,門診中有愈來愈多精神病患戒菸成功;不過,他勸精神病和憂鬱症患者,不要管別人戒菸會不會成功,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郭斐然說,此類患者戒菸最大的後盾是家人陪伴,家人要先不抽菸,否則爸爸在客廳抽菸,要小孩戒菸是不可能的事情,家中也不要擺菸,如果看到患者買菸或是藏菸在車上,千萬不要直接把菸丟掉,而是和患者溝通,再一起把菸丟掉。

台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憲林說,憂鬱症患者吸菸比率高,因為他們認為,吸菸可以改善心情、紓解壓力,實際上,抽菸會惡化焦慮症狀,研究追蹤一個人戒菸一個月後、三個月後和一年後,壓力是持續下降。

吳憲林說,精神分裂症患者戒菸最重要的是家人支持,此類患者可以用用藥和協商方式來戒菸。曾有女病患,家人管很緊,限制她用錢很不高興,雙方約定,如果她戒菸,就可以和朋友喝咖啡,一個月後就戒菸成功。

吳憲林說,如果是躁鬱症或憂鬱症,急性時期不建議介入,否則要用足夠藥物來控制,穩定期是很好的時間,容易戒菸成功。曾有個因失戀的憂鬱症患者,女友不滿他吸菸所以分手,戒菸三周後,有次和父親吵架,門診時和病患好好溝通,最後病人心情變好了;還有個躁鬱症患者,也是用認知方式改變行為,後來就不用吃藥了。

上班焦慮症 求診增2成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今天指出,由於經濟不景氣,近來因工作壓力大,產生「上班焦慮症」到門診求助的民眾約增加2成。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賴雅文指出,「上班焦慮症」是因工作壓力大而產生的心理症狀,若長期忽視,將影響到人體的生理機能,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生活及工作表現。

賴雅文說,焦慮症的終身盛行率是10%至30%,核心症狀包括「長期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可能引發患者坐立難安、感到疲倦、難以專心、易怒、肌肉緊繃及睡眠障礙,若缺乏治療,引發憂鬱症的機率很高,甚至會有自殺的想法。

賴雅文解釋,焦慮症狀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處在壓力環境,自律神經會活化,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肌肉緊繃,以便隨時可以準備作戰或逃跑,難以熟睡,這本來是人體的自然反應,但長期的焦慮會使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失眠

萬芳醫院提醒,若有長時間頭暈、頭痛、心悸、胸悶、噁心、肌肉緊繃、肩頸痠痛、呼吸困難、喉嚨梗塞、腸胃不適、失眠等症狀,有可能罹患焦慮症,輕微者可透過放鬆訓練或有氧運動來改善,若已影響到工作或生活時,建議趕緊就醫治療。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生活壓力太大?當心身體會出毛病!

你以為是小感冒其實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其實有藥可以醫治,該怎麼檢測自己壓力指數,該去尋找專業治療,還是自我減壓就可以?

是人都有壓力壓力會使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精神科醫師林耿立指出,為了因應壓力,最先會分泌腎上腺素,然後交感神經會活化,身體的表現就是心跳加快、潮紅。如果壓力沒有緩解,腦會分泌腎上腺皮質素,就是類固醇,調整肉體的機動與精神狀態!交感神經會持續作用;如果壓力還是沒有緩解,腎上腺皮質素失去控制下不來,免疫系統就會失調;交感神經處於緊張狀態,能讓你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受到抑制,疼痛和疲勞物質會累積,淋巴球數量減少,其他器官、荷爾蒙的機能也跟著低落,人體各種毛病也就出來了!

其實醫學上沒有壓力症候群這個名詞,不過有三種最容易因為壓力引發的疾病;自律神經失調、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如果罹患其中一項,就是壓力症候群的患者了。壓力症候群對健康的影響,包括:自律神經失調:體質跟壓力造成,病人會覺得全身都不舒服、全身都有毛病,但找不出原因,因為一般不會最先想到是自律神經的問題,有人花1百多萬做健檢還是找不出原因。

怎麼知道我有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林醫師解釋,其實只要用儀器就可以檢查出來,如果是自律神經失調,就可以服用藥物幫助血清素增加,調整自律神經;另一種是心理諮商,學習冥想和放鬆技巧。另外也可以監測壓力性荷爾蒙來避免!

慢性疲勞症候群,超過6個月以上,無法解釋的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甚至不是勞動引起的,也無法經過休息改善,同時有類似感冒的症狀!目前這個病還不知道成因,甚至一度懷疑是病毒引起的,不過推測還是跟壓力、生活苦悶有關。目前慢性疲勞症候群在都市新興行業中的發生率約佔10%-20%,其中特定行業如:IT科技、金融、新聞媒體、演藝人員等工作人員更高達50%!

上班焦慮症 求診增兩成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今天指出,由於經濟不景氣,近來因工作壓力大,產生「上班焦慮症」到門診求助的民眾約增加兩成。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賴雅文指出,「上班焦慮症」是因工作壓力大而產生的心理症狀,若長期忽視,將影響到人體的生理機能,產生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生活及工作表現。

賴雅文說,焦慮症的終身盛行率是十%至卅%,核心症狀包括「長期難以控制的過度擔心」,可能引發患者坐立難安、感到疲倦、難以專心、易怒、肌肉緊繃及睡眠障礙,若缺乏治療,引發憂鬱症的機率很高,甚至會有自殺的想法。

賴雅文解釋,焦慮症狀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處在壓力環境,自律神經會活化,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肌肉緊繃,以便隨時可以準備作戰或逃跑,難以熟睡,這本來是人體的自然反應,但長期的焦慮會使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失眠

萬芳醫院提醒,若有長時間頭暈、頭痛、心悸、胸悶、噁心、肌肉緊繃、肩頸痠痛、呼吸困難、喉嚨梗塞、腸胃不適、失眠等症狀,有可能罹患焦慮症,輕微者可透過放鬆訓練或有氧運動來改善,若已影響到工作或生活時,建議趕緊就醫治療。

雙極症常被忽略 早治療免神經退化

雙極症俗稱「躁鬱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成功大學精神科花費10年,收集2000個雙極症案例,發現雙極症與重鬱症合併易有妄想、幻覺等精神官能症狀;抗憂鬱劑對雙極症有效果,但易反覆發作;及早確定診斷,不但效果良好,若能加上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的藥物,可大幅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神經退化現象。
▲ 在精神科門診中,雙極症常被誤診,因症狀與重鬱症常合併發生,易有妄想、幻覺。。

台南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陸汝斌醫師指出,雙極症是不可逆的精神疾病,臨床上,分成第1型躁鬱症與第2型躁鬱症。差別在於第一型由「狂躁及輕鬱」組成,而第二型則是由「輕躁及重鬱」組成。一般因躁鬱症而送急診的多屬第一型。

雙極症易被錯誤診斷

國外研究發現,一個雙極症的患者被確定診斷往往平均需要7至12年,國內顯然的要比這個時間更長,甚至有不少患者終生被錯誤診斷成精神分裂症或重鬱症,國外統計有40%因診斷不正確而沒有受到恰當的治療,國內當然要比這個數目字更高,尤其是第二型的雙極症,因為病人長期處在憂鬱狀態,僅有少數時間(約佔整個發病期間的2%)發作症狀不是很明顯的輕躁期,因此常遭誤診。

「躁症」:是一種以情緒躁動與高亢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主要病徵:活動量增加、性需要增加、睡眠的需要量減少、多話、好辯、注意力不易集中、喜好冒險、慷慨、隨意花錢或盲目地投資、思考飛躍自我膨脹、誇大、不切實際。

「鬱症」:是指情緒極度低落,憂鬱不樂的狀態,完全失卻生活樂趣,至少為期2週以上。主要病徵:情緒低落、心情鬱悶、失去信心、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行動遲緩、常呆坐、躺床、沈默寡言、音量小、思考遲鈍、內容貧乏、自殺想法與計畫、胃口減低、食慾不振、性慾減退。

躁鬱症治療以藥物為主

躁鬱症發生的原因因人而異,可以確定的是,其成因與遺傳以及壓力都有關係。根據統計,躁鬱症的發生率為3/1000,以此換算推估,台灣約有69000人患有躁鬱症。一般而言,躁鬱症第1次發作時間約在15到25歲間,發病較早者,與家族病史的相關程度較高。

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除了藥物以外,還可考慮使用「電氣痙攣療法」。這是利用電流通過腦部,以誘發暫時性的癲癇發作,可以治療躁狂發作與重鬱發作,效果較藥物為快,副作用則少於藥物。

至於心理治療,多半使用在躁鬱症的緩解期,可使用的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家族治療、認知心理治療、人際關係治療等。另一種方式是以團體的形式來進行,如病友團體、家屬團體等,透過團體的力量,在治療者的引導下,以發揮治療的目的。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靜態工作消耗熱量少 忙胖族增加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由以前的農業、工業社會轉變成現代的資訊以及服務社會,工作內容也從勞力付出轉換成腦力消耗為主,所以工作時間雖然增加,但是大多數的工作都是以靜態工作為主、體力付出有限,其實真正能消耗的熱量並不多。根據美國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在今年的調查,在10種最容易變胖的工作裡,超過一半都是屬於像老師、設計師、行政助理、行銷/公關人員、資訊科技人員等靜態工作。

肥胖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已是眾人皆知,但是工作無法在一夕之間改變,所以為了不變成「忙胖族」,需注意餐正常及攝取熱量-規律的三餐不僅可以避免基礎代謝率下降,因為三餐正常、所以不容易產生過度的飢餓感,因此能避免吃到額外的零食、點心跟消夜;而飲食內容則以營養均衡、控制熱量為主,一般男性一天不超過1800~2000大卡、女性不超過1200~1500大卡,避免過度油膩、甜食或是含糖飲料。

雖然靜態的工作內容是大多數人無法避免的,除了說多培養運動的習慣之外,平常可以多利用機會來活動,像是上下班時提早一站下車、增加走路時間,少坐電梯、多爬幾層樓梯等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消耗熱量;另外,注意作息的時間,盡量在晚上12點前睡覺、睡滿6~8個小時,這也有益於體重的控制。一般人若承受過大的工作壓力會引起失眠、心情憂鬱,甚至是狂食症或是暴食症等問題,對於體重有所干擾,應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可採取踏青、看書等轉移壓力的方式,這些都能夠舒緩壓力,也可以避免肥胖。

過度換氣症候群/肩膀要放鬆 平時多練腹式呼吸

過度換氣症候群是恐慌症的症狀之一,雖然患者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甚至無法呼吸,但其實沒有生命危險,是一種「有驚無險」的病。

當感到極度焦慮或緊張的時候,較容易出現吸氣、吐氣頻率過快的情形,過度的換氣會造成體內二氧化碳不斷被帶出,血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血液中鹼性升高,出現頭暈、四肢麻木、全身無力、喘不過氣等症狀,嚴重時會痙攣、眼前漆黑、抽搐甚至昏倒。

好發於15至55歲族群

情緒太激動是過度換氣症候群的主因,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交感神經亢進的患者情緒較容易興奮、緊張。此外,換新環境、新工作或是遭遇重大變故所帶來的壓力,也會誘發,例如新兵入伍,或酒精成癮者戒酒時都可能出現過度換氣症候群。

過度換氣症候群好發15至55歲年輕族群,女性多於男性,比例為7:1。患者多不會察覺自己處於緊繃狀態,感到呼吸不到空氣、暈眩時,又會因為體內二氧化碳降低而更加焦慮,呼吸不自主地變得快而淺,形成惡性循環。

盡量避免酒精咖啡因

當症狀出現時,要求患者自己冷靜下來有點難度,建議應立即告知身邊的人,請他人發號口令,並跟隨著口令呼吸,幫助減緩呼吸頻率。

例如身旁的人緩慢地喊1、2、1、2,患者跟著口號速度吸氣、吐氣。

若獨自一人時,可利用紙袋或塑膠袋,罩住口鼻,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減緩症狀,或深呼吸,控制1分鐘內不超過10套的呼吸。但過度換氣若反覆發作,應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

一般急性的過度換氣症候群發作,多會給予鎮定劑幫助緩和情緒,若反覆發作,通常會給予抗憂鬱劑。

過度換氣症候群的患者,除了注意肩膀放鬆外,平時可練習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氣時腹部鼓起,吐氣時肚子收縮,每日持續3至5分鐘,每分鐘盡量不要超過10套吸氣、呼氣的動作;酒精、咖啡因也是容易誘發過度換氣,應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