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阻魔音傳腦分戶牆躍進

大台北地區住商混居型態雖然普遍,隨著房價高漲,居住品質與生活安寧是民眾置產最在乎的關鍵。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最新公布條款,未來新建連棟住宅、集合式住宅的分戶牆,至少要能降低50分貝以上之噪音,這是台灣建築界的重大變革。

噪音條款 30年未修法

每年民眾噪音陳情與糾紛案有增無減,去年則高達5.8萬件,而台灣建築規則裡,長達30年未修定的噪音規定,將出現重大變革,一旦條款通過,新建連棟住宅、集合式住宅分戶牆要降低50分貝以上噪音,建築技術與隔音材料都將全面進化。

建築物聲學專家邢詒宏表示,噪音又可依照型態區分為主觀、客觀型噪音,只要讓人覺得不悅耳的聲音,影響生活作息者,就可認定為主觀性噪音,這一類噪音也是爭議性最大的。而客觀性噪音則以噪音管制標準分貝值區隔,超過某個忍受度或標準,就是噪音。

針對居家噪音問題,要先知道問題來源。一般居家噪音「症狀」有隔壁說話或電視聲音,走廊有經過談話或打掃聲,樓上住戶走路或拖物品聲音,沖馬桶或洗澡聲等。

新型態的集合式住宅,因為公設完整度高,像游泳池、KTV等配備,若沒有妥善規劃隔音設備,也會影響住戶的安寧。除了音樂、人為因素、設備噪音等「空氣噪音」外,管線、空調設備、機房、電梯設備連結地面或建築的振動,也會產生低頻振動結構性噪音。

樓板衝擊音 55分貝以下

日前國內建築法規沒有規定住家隔戶牆隔音等級、地板衝擊性隔音等級,所以常造成鄰居或建商與住戶之間的糾紛,交屋後常有爭議。直到4月,建研所提出「樓板衝擊音」條款,規定上下樓傳出的音源分貝數,不得超過55分貝,未來新建的連棟住宅、集合住宅,其作為隔間的分戶牆,則必須降低50分貝以上噪音,建商已有規範可循。

邢詒宏表示,在建築規劃設計之前,要先了解這棟建築可能高噪音來源,高樓層建築結構如何做到相鄰空間,與樓上下中繼機電設備、空調及管路等配置,可能會產生的振動及噪音來源,另外是空間配置,若公設有KTV就要避免樓上設置臥房,否則就要做到良好的隔音設計。

彈性隔離管路 鋪設隔音地板

現代住宅裡面,主觀性噪音是影響舒適度的主因,多數是因為微小而長時間的低頻噪音,影響生理與心理的感受,甚至造成腦神經衰弱失眠影響休息、睡眠等。

這種低頻噪音的來源,是振動物與主結構(即建築物)沒有正確彈性隔離,因此建築規畫之初,地板是最重要的關鍵。除了隔震地板、管路隔音包覆、隔震墊都是處理噪音的根本解決之道。

住宅最常見的案例,是樓上、樓下干擾度問題,常有樓上遷移廁所位置,造成的影響。或是機房管路震動,傳遞到住戶,管線連結在牆壁或天花板,若沒有避震隔音處理,包覆吸音棉,就會造成住戶困擾。

除了管線隔音,還有隔音地板的設計,天花板鋪設隔音毯,地板做隔音地板、搭配隔音門、隔音氣密窗等,都是有效的隔音方式,未來民眾購屋時,應詢問隔音明確等級,隔音效果最少可達幾分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